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最大的“书”》教学案例分析
 更新时间:2024-04-20 15:30:27

紧扣词语,发展语言

《最大的“书”》教学案例分析

——人教版第四册19课《最大的“书”》教学例谈

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四册《最大的“书”》一文把岩石比作自然界中最大的书,介绍了岩石上的雨痕、波痕、矿藏等相关科普知识。这一类知识性偏强的课文在教学中更应把握语文课“姓语属文”不动摇,正确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学习课文语言,让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尝试紧扣“地质勘探队员”、“刨根问底”、“雨痕”、“波痕”等词语,找准切入点采用合适的方法开展教学,帮助学生习得词语,发展语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下是教学中的几个片断。

一、初读课文,结合画面,了解“地质勘探队员”。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而词语是生活图景的抽象符号。因此,可以通过结合画面这种直观、感性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词语。笔者在学生初读课文时,通过结合画面,帮助学生了解“地质勘探队员”。《最大的“书”》教学案例分析

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课文是不是读正确了呢?谁愿意读1、2自然段。

生1:读1、2自然段。

师:(随机出示生词“地质勘探队员”)

观察画面,谁是“地质勘探队员”,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2:图上穿绿衣服的叔叔是地质勘探队员,因为他手里正拿着放大镜在观察岩石。

生3:那位叔叔是地质勘探队员,因为他穿着勘探队员的野外工作服。

师:小朋友,像这位叔叔一样,经常在野外观察岩石,研究地质的人,我们称他为“地质勘探队员”。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中提出:“能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地质勘探队员”这个词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是陌生的。借助课文中的插图,有的学生根据“手持放大镜”进行推测,有的学生根据叔叔的工作服展开推想。教师在这基础上进行简单小结,使学生对“地质勘探队员”有了直观的了解。

二、深读课文,适度延伸,学习“刨根问底”。

词语的教学,有的只求在课文的语境中理解,有的却可以通过变换语境、层层深入等方法从横向和纵向的不同角度作适度的延伸,这样能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层地理解词语,进而更加灵活地积累、运用词语。笔者在引领学生深读课文的过程中,对“刨根问底”一词进行了如下的教学。

师:通过读书,我们还知道课文里的小朋友川川特别爱提问。用默读的方法,到课文里去找找川川问了几次,分别问了什么?用横线划下来。

交流出示。

师:来演演爱提问的川川吧,自己读读屏幕上的话,喜欢哪句就把哪句读好了,读出问的语气,看谁演得最像。

指名读。

齐读。

师:瞧,川川就是这样,为了把事情弄明白一次次地提问,课文里说他总爱

生:“刨根问底”。

师:生活中你有没有“刨根问底”的时候?

生1:我有题目不会做,就问哥哥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一直到问明白了。

师:你是个爱刨根问底的孩子。

生2:我吃到好吃的粽子,问妈妈是做的还是买的。妈妈说是做的,我又问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好吃?

师:小朋友们,看来他也是个爱

生:齐说“刨根问底的孩子”。

师:“刨根问底”是我们把事情弄明白的好方法,老师现在也有了一个问题,想来刨根问底一番,愿意帮助我找到答案吗?

生:愿意。

师:课文说岩石是最大的“书”,它和我们平时读的书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

生:上面有字,有图画,(师随机板书)。

对于“刨根问底”这个词的学习,教师分三个步骤层层深入。第一步,在学生静静地思考,琅琅地读书过后,引导学生感知像川川那样,为了把事情弄明白,一次次地提问,叫做‘刨根问底’;第二步适时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你有没有‘刨根问底’的时候?”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积累“刨根问底”;第三步老师提出,“我也有一个问题,想来刨根问底一番”,不光是对“刨根问底”这个词的再次巩固,同时也为引出下文的教学打好伏笔。使教学更为自然,更有整体感。

三、创设情境,简单说明,感知“雨痕”、“波痕”。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对一些较生僻的或某些专业领域的词语不甚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需要咬文嚼字,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中,简单的说明就能让学生心领神会。笔者对“雨痕”、“波痕”这两个专业性较强的词展开了如下教学。

读第6自然段(师板书“雨痕”、“波痕”)。

师:读读这两个词。这个痕(在“痕”字下加点)是什么意思,读读叔叔说的话,从中找出意思

123下一页

,划下来。

生:“痕”的意思是“脚印”、“足迹”。

师板书词语,齐读。

师:雨痕就是雨点留下的

生:脚印。

师:波痕就是

生:波浪的足迹。

师:小朋友们,现在你们都是岩石了,我来问问,岩石岩石,很久很久以前谁来你这儿做客呀?

生1:雨点来过了。

师:哦,雨点留下的脚印就是

生1:雨痕。

师:岩石岩石,很久很久以前还有谁来你这儿做客呀?

生2:波浪来过了。

师:波浪的足迹就是

生2:波痕。

师:(出示图片)是啊,岩石上不光有雨痕、波痕,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矿石呢!它们都是岩石上的字呀!这些字仿佛在诉说着岩石上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多有意思呀。你能来介绍这些有趣的字吗?指名读。

“雨痕”、“波痕”是专业性较强的词,是教学上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笔者先请学生从文中找出“痕”就是“脚印”、“足迹”的意思。如果只进行到这一步,生字教学显得枯燥,学生对词语的印象并不深刻。接着教师引领学生读黑板上的词“脚印”、“足迹”,齐说“‘雨痕’就是雨点的脚印,‘波痕’就是波浪的‘足迹’,是对词语的积累。最后教师创设情境,学生通过扮演岩石的角色,对“雨痕”、“波痕”进行了正确的运用。从认知到理解再到运用,学生真正习得了这两个词语,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学生的学情,在合适的时机采用恰当的方法开展词语教学,引领学生理解、积累、运用词语,使课堂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