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贯穿研究性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沁园春·雪》教学个案随想
 更新时间:2024-04-20 15:12:08

一、问题的提出

贯穿研究性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沁园春·雪》教学个案随想

毛泽东的这首《沁园春·雪》是首脍炙人口的名词,但作为现代的学生,未必理解毛泽东写这词的的情感,为使其能获得更好的感知,顺应新课程教学理念,我觉得选用贯彻研究性学习,更适合学习这首词。

二、理论依据

1、课程改革、新大纲及新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我国正在酝酿的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论从新课程计划,还是新教学大纲、新教材,都集中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基本思想。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当前接受学习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等多种学习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新的课程结构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它要求学习者从生活世界中自主选择主题并对主题进行主动探究。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也增加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提出了课题学习、专题研究等研究性学习方式,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增强主动学习意识,提高学习水平境界,增强发展性学力。这些都促使语文教育者要从“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出发,重新审视、定位我们的语文教学,摒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境地,循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创立“促成学生发展”的新教学模式,促成学生能力思维发展和人格个性发展。因此,创设和运用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教革的一项重大课题。

2、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把教学活动的重点聚焦到学生的“学”上:

传统的语文教学偏重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注重的是教师的“教”。对于学生的“学”,往往强调的是“主体性地位”这一理念性原则。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培养,更多的是强调教师的教法,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其语文能力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这种理念的错位,导致当前语文教学中出现了“高分低能”、“有知识无文化”的弊端。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已意识到,只有充分“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把教学过程聚焦到学生的“学”上,才能彻底改变传统语文教学“重复低效”、“形质异化”的被动局面。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它的终极目标在于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关心”、“学会生存”,不断提高能力和精神境界,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较强竞争力、应变力的人才。庞学光在《论教育之超越》中曾说:“人之所以最高,就在于人是以主体性的方式存在的。”只有当我们承认这个主体性的存在,正视这个主体性的存在,才能谈得上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自主性、创造性。于是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就应运而生。

3、当前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碰即退”的弊端:

语文课堂经过几十年来的“否定──肯定”的质变过程,已出现了语文教师时刻注意学生的主体性这一可喜变化。这是当前课堂教学最大的收获之一。但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多的是注重形式,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遇到实质性问题,往往是“一碰即退”。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教师采取的是“课堂讨论法”,认为有此就可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但这种讨论法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问题的提出者、引导者,由谁发言,如何发言都由教师确立。有些老师虽设计了一些较开放的讨论题,但往往是在学生兴致正浓时突然刹车。有些老师精心设计了每一个问题,循循善诱,步步启发,左右开导,将学生“请”入早已设好的圈套之中。这种讨论往往教师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记忆来进行的,其实质就是教师一再补充说明,一再纠正学生的理解思维。最后,整个课堂变成“学生的嘴说老师的话”,还是一个被动接受学习的教学模式。

4、语文学科性质呼唤人文素质的培养:

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及其配套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注重了文学的教育。大纲在“教学目的”部分,很明确地强调了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力”,把语文定位为“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换言之,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一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不再是教师“教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技能,强化解题方法”,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人类历史文化中汲取丰厚的精神养料,以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取向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在交际中学习、捕捉、筛选、加工和再生信息,以此来强化语文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运用,逐渐掌握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工具,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和生命质量。因此,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就不足为怪了。

另外,当前学生能力的培养囿于课本,课本成为课堂教学双边活动的唯一媒介,成为学生技能培养的唯一途径;传统的教学形式──班级教学的封闭性,注定课堂上只能采取老师讲、学生被动地坐在台下接受知识。因此,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对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发现性学习与创造性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是要求学生以积极、自觉的思维去面对自己尚未理解的问题,在质疑、查找、解疑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收获。研究是指学习过程。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用发散思维进行创造性学习,在获取、筛选、加工信息的基础上再生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创造”出来的东西也可能是人类已发现、已定论的东西,相对社会来讲并没有独创性,但这是学生不满足现状、不依赖老师,面对自己陌生的领域独自提出多种答案或解决方法,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语文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引导学生领会知识内容,提出疑问和怀疑,发现作品的精华,从而提出见解,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表达能力。

根据这一原则,如何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是问题的关键,所以我让学生首先每个人自己确定一个选题去开展研究。我为他们提供的选题有:

⑴ 你对词了解多少?(词的名称、词的发展、词的鼎盛时期、词牌名、你所了解的词人等等。)

⑵ 学《沁园春·雪》看毛泽东的个性和气魄。

⑶ 毛泽东在革命处于艰难时刻写此词有什么深刻含义?

⑷ 说说你最欣赏的一首词。

⑸ 其他你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以上选题,第一题是为了学生了解词的一些情况,而后面的几个问题则是为了拓展他们的知识,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其自主研究的基础上。学生带着问题查找资料,从资料中学会了筛选材料,为己所用,这其实就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犹如资本的原始积累,然后通过相互交流,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有助于其扩大知识面。同时自己研究的东西,已完全印在自己的脑海里,比教师机械地讲授印象更深刻。

2、教师指导学习和学生研究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能动参与意识,但并不排除学习指导,相反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学习指导要求。叶圣陶认为,语文教学的具体目标在于使学生“自能阅读,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又认为,教学“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这个过程,实质就是学生逐步摆脱老师的过程。研究性学习离不开老师的精心指导,尤其是开始实施模式时,老师更要提供一些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去研究,“扶”着学生走一程,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研究学习方法。这就要求老师的指导要“少而精”、“指导要得法”。

为此,教师最初设计的选题目的就是起着“扶”学生的作用,“扶”过之后,学生有了一定的经验积淀之后,才会逐渐脱离教师的羁绊,才能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任心翱翔。

3、独立研究和合作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自选主题,自我解决,这完全尊重了学生的能动自主意识,积极培养学生的个性。因此,个人独立研究是开展这一教学模式的最基本形式。但由于当前学校图书的藏量、学生个人文化的积累程度等因素的制约,学生个人的力量往往难以解决复杂的问题。因此,学生之间必须充分交流、切磋,将自己的信息资源共享,最大程度地占有资料,相互启发,相互争论,从而取得“突破性”的成果──探索出未知的知识。

4、学科学习与跨学科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力图弥补原有教材的不足,改革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创造课堂教学独特的意趣。但在研究性学习中,由于每一个问题的研究和解决都会涉及到很多的知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很自然地在各学科之间架起桥梁,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来探寻未知的知识,使自己原有的知识沿着深、广两个方面拓展。语文研究性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资源从语文学科拓展到数、理、化、天文、地理等,从课堂、书本延伸到了自然、历史、社会,真正注重了学生知识视野的开拓,语文文学的实际应用的培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5、广泛阅读与课文研讨相结合的原则: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研究的定义是:“研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游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书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研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候,思维相对活跃,他们总是对答案提出质疑,希望另辟奇径,提出更新的见解。这就促使他去大量阅读课外书或从事其它研究性活动,为其所思考的问题提供足够的证据。而当他们经历了信息的选择、分析、综合、表述等一系列研究过程时,他们便用更深、更透的眼光解读课本中的文本。语文教育必须着眼于“人”的教育,必须着重于培养学生的人文品质,继承民族文化传统,汲取现代文化精髓,形成文化底蕴。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也提出了“课外自读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它读物,不少于300万字”的要求。因此,语文研究性教学模式应当以教材为纲,以整理、积累知识为目的,重在知识的收集、归类、辨析,使知识条理化、集约化,重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增加语文“内存”,夯实语文功底。

四、课后反思

1、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学生查阅资料存在很大的困难,故学生的资料收集有限,所讲内容甚少,但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学生明显地表现出让其做学习主人的积极性。于是让我更坚定开展这一教学模式的信心。

2、学生个性能力差异很大,作为教师应该指导不同学生开展不同程度的研究,如基础差的学生,可以研究些浅层的东西,如上面说到的第一个问题中,可以让学生就选一个小话题去查找资料并加以整理,这对一般人而言,都能完成,只要他用心去做。

3、既然是研究性的东西,必然要带有学生自己的主观印记,因此要鼓励学生敢于口说我想。也就是要敢于表达自己与别人不同的心声,但在表述时要找到合理的论据,这样就不但鼓励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锻炼其思维的逻辑性;还迫使其去查找生活中和理论中的依据,以佐证自己的观点的合理性,能使自己的观点站稳脚跟。比如,就毛泽东的个性,有同学就看到了毛主席自信的乐观的一面,也看到了其作为一个领袖人物的高瞻远瞩,所以他们自然联到中国历史,想到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与毛主席个人的人格魅力不无关系。当然也有人看到了主席个性较为狂妄的一点,“数风流人物就,还看今朝”,虽然课文注解说“是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但何尝没有主席自信甚至狂放的个性体现呢?在课堂教学中,就学生提到了现在的社会,其实更提倡每个人该把自己自信的一面展示出来!试想:一个领导人,一个中国革命的引路人,若没有这点自信,又何以引导中国革命走想胜利,怎么能出现“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景象呢?也许没有毛泽东这点自信与狂放,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也许还会放慢脚步呢!

────────

【参考资料】

1、《研究性学习及基本特征》…………………………陆 璟

2、《创新性学习──面向21世纪的学习理论》……刘智运

3、《我们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霍益萍 张人红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