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解析: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
 更新时间:2024-04-25 15:47:12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在高考能力要求方面属于C级层级。字典语文网收集和整理了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解析: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以便高三学生生在高考备考过程中更好的梳理知识,轻松备战。

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解析: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

这一考点,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具备较强的推断力和想像力,是对人的潜在能力的测试。根据原文所提供的某种信息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像,是现代文阅读中一项很重要的能力,这种形式还可以考查考生是否真正读懂了原文隐含的意思。读文章不仅要会读而且要思考,探究文章以外的知识,为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有理有据的。有时,阅读材料没有给出现成的结论,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像,这是研究性学习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推断”是阅读过程中一种创造性的逻辑思维活动,2001年起把它列入《考试说明》,体现出命题人由过去注重知识立意向以能力立意转变的指导思想,它要求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能进行以此推彼、以因推果、以已知推未知、以现在推知未来、以局部推知整体等以分析综合为主要特征的思维能力。所谓“想像”,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没有想像,就没有创造,无论创造想像还是再造想象,对阅读都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考生经常出现以下错误:

1.阅读时,未能从文中找到真正的推断前提,主要是未能真正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前提不真实,推断过程哪怕再合理,结论也是错误的。

7. 被命题人布置的推理过程错误的迷惑项误导,推断中偏离正确方向,也导致推断错误。

3.想像不合情理,无限夸大或随意缩小想像的范围,出现想像的局限性和失真性,导致答题错误。

在复习时,教师应不断强化考生的“观点态度抽象性”的观念,培养“透过语言表层探究深层含意”的思维习惯,并注意以下几点:1.分清真伪,明确前提;2.找准因果,强调逻辑;3.辨清范围,弄准已未;4.大胆想像,小心求证;5.紧扣原文,持之以据。

【高考示例】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2—15小题。

矛盾普遍存在于客观世界中,模糊性亦寓于万物运动之中。鸡蛋可以孵鸡,当小鸡刚刚啄出蛋壳时,总不能说它仍是蛋,亦不可称之为鸡。突变的事物会呈现短暂的模糊性,而另一些事物放到漫长的时间里考察也会使模糊性突出显现。铅块上放一比重较大的金属球,短时间内它们均呈现出刚体的属性,但经过长时间观察,又会发现金属球慢慢陷入铅块之中。若将上述两个过程用快镜头加以重映.则过去被看成是固体的物质就出现了类似液体的属性,这里,固体与液体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了。

处于昼夜之间的黎明或黄昏、门捷列夫周期表中介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过渡元素,中医的脏腑辨证和脉象的浮沉迟数,却说明了客观世界的模糊性。科学的发展.也许会使这些模糊现象在某个层次上变得清晰起来,而在更深的层次上仍混泡不清。

客观世界的模糊性反映在人脑中,便产生了概念上的模糊性;人又巧妙地利用自已建立纳模糊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控制,完成那些现代先进设备所不能完成的工作:人们几乎可以同样地辨认胖子和瘦子、美丽和丑陋;人们无须测量车速便可明智地躲过川流不息的车队;一行草书虽然大异于整齐的印刷字体,却照样可以被人看懂。

现实生活给模糊理论提出了无数研究课题。模糊理论力图用较为精确的语文语言和概念来描述现实中的模糊现象以及人脑中的模糊概念。如果说前人利用仿生学研究飞鸟而发明了飞机,那么当我们今天研制和应用计算机的时候,却不可忘记最优秀的仿生标本——人。人的思维、判断是那样巧妙,人的经验是那样丰富,人类如何将自已的智慧教给计算机,将自己的思维方法传授给计算机,甚至用自己的艺术修养及审美观念去“陶冶”计算机,使计算机具有更多的“人性”,这已成为模糊理论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

12.画线句子“若将上述两个过程用快镜头加以重映”所强调的意思是

A.铅块和金属球的属性能用快镜头加以重映

B.模糊性有时表现在较长的运动过程中

C.铅块和金属球的模糊性不容易被观察到

D.突变事物的模糊性反映了两个运动过程

13.在作者看来,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客观世界模糊性”的一项是

A.小鸡刚刚啄出蛋壳而出世的时候

B.中医的脏腑辨证和脉象上的浮沉迟数

C.金属球由于漫长的量变而显现出短暂的质变

D.人们可以看懂书法家的草书作品

14.在作者看来,下列事实中能说明“人巧妙地利用模糊概念”的一项是

A.人们利用仿生学研究飞鸟而发明了飞机

B.人们发现突变的事物会呈现短暂的模糊性

C.人发现了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过渡元素

D.人过马路可以明智地躲过川流不息的车辆

15.下面对本文的理解,符合文意的项是

A.模糊性寓于万物运动中,客观世界是在模糊与清晰的矛盾之中发展的

B.模糊理论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模糊性,所以它要用模糊的语言进行描述

C.将人类灵活巧妙的思维判断赋予计算机,有赖于模糊理论在更高水平上的应用

D.“人”能成为计算机的仿生标本,是因为人脑的模糊性大于客观的模糊性

(选自2002年全国高考北京语文试题)

[解析]第12题,答案为B项。原句是一个假设句,假设了“将上述两个过程用快镜头加以重映”的情形,结果是“则过去被看成是固体的物质就出现了类似液体的属性”;题干所表述“所强调的意思”,慢拍摄而快放的情形,物体形态变化了,强调的是模糊性运动过程较长。其余选项,A项和C项太具体,不是强调的结论观点;D项是“无中生有”的。

第13题,答案为B项。本题也考查对作者观点的把握能力。B项是原文第二段中所举三个例子中的一例,其余选项是说明的其他观点。

第14题,答案为D项。本题也考查对文中观点论据的判断能力。题干中已点明能说明“客观世界模糊性”的一项,原文第三段列举了人的三个例子,其中之一就是D项所述内容。其余三项都不是说明“客观世界模糊性”的选项。

第15题,答案为C项。这一是题典型的推断题。A项错在无因果关系,原文中“矛盾普遍存在于客观世界中,模糊性亦寓于万物运动之中”是以“矛盾”类比引出“模糊性”,属于并列关系,不能看成因果关系;与B项相关的原文是“模糊理论力图用较为精确的语文语言和概念来描述现实中的模糊现象以及人脑中的模糊概念”一句,这里推断出“模糊语言”,是故意把意思说反了; D项是因果倒推,细看是原因“因为人脑的模糊性大于客观的模糊性”这一前提根本不存在,从原文看,“‘人’能成为计算机的仿生标本”的原因应该是“人类如何将自已的智慧教给计算机,将自己的思维方法传授给计算机,甚至用自己的艺术修养及审美观念去‘陶冶’计算机”。

关于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解析: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就介绍完了,更多2017高考复习等信息,请关注字典语文网!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