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润物细无声──浅谈对“弱势群体”习作的指导
 更新时间:2024-03-28 17:34:29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润物细无声──浅谈对“弱势群体”习作的指导,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润物细无声──浅谈对“弱势群体”习作的指导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所有孩子的全面成长,已成为新世纪对教育的要求。俗话说,十个手指有长短。在实际工作中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人群: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孩子或学习兴趣不浓,或学习策略不佳,或学习能力不高,以至于学习信心不足,学习收获不大。在学生群体中,他们处于一种特定的角色──学习有困难的“弱势群体”。教师是学生成长的服务者,作为课程的具体落实者──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落实课程标准,在习作教学活动中,努力地为这些孩子的全面发展服务呢?笔者就对“弱势群体”习作的指导这一话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查访究因──为服务寻求依据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每逢新学期开学初,我总是利用课余时间,对新组建的班级的学生情况作一番调查,弄清新生(特别是这些习作有困难的弱势群体)的有关情况,做到心中有底。调查中发现,造成这些弱势群体的原因颇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的孩子性格内向,有的孩子“无话可说”──产生惧作心理。因此,我对这些孩子进行进一步的查访,了解对这些孩子的父母工作单位、受教育的程度,家庭经济以及对孩子的教育要求(期望值);了解这些孩子对语文学习、对习作的关注程度;了解这些孩子写作水平的具体情况……如此等等,逐一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把调查了解的情况进行整理,建立学生档案。以便在日后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能有据可寻,做到有的放矢。

二、心灵交汇──为服务营造空间

要想为学生服务,首要是要能成为学生的“心中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连学生都不爱的人何堪为师!然而,仅仅爱生是很不够的,爱生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发展到“生爱”才是一种教育的境界。

人的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婴幼儿时期,师承父母,在父母的关爱中习得生活的方式和技能,造成了千差万别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当他们来到新的班级,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新的面容,一切都是新的,新奇之中也伴随烦躁不安,急需温馨的慰籍(尤其是弱势群体)。需要的是如同父母般的关爱,为人师者必须清醒地认识这一点,尽快使自己赢得学生亲近,让学生情有所系!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把握交流的机会,抓住每一个谈话的时机,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沟通。让孩子从父母之依转为对教师之“恋”,让孩子觉得你是他(她)的知心朋友──对你有话想说,有话愿说。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自信心的树立对于任何一位学生来说,都是第一位的。与孩子心灵交汇,尤其帮助这些弱势群体树立学习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学校里有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数学就成为学生最喜欢的最感兴趣的学科。……如果学校里新来一位有天才的生物教师,那么你等着瞧,两年之后,就会出现成十个禀赋高强的少年生物学家,他们爱上了植物,在学校园地上入迷地试验和研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段话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我们所有教师都应十分清楚地认识这一点,必须用心锤炼自己,使自己学生成为心中的“偶像”。

教师的魅力何在?在于为师者的高尚人格,无私而宏大的博爱之心,关爱所有学生(尤其是这些弱势群体),能做到“目中有人”──真诚、友善、平等地与学生相处,亦师亦友,和蔼宽厚,公正无私又善解人意,以自身的敬业精神去感染学生。让孩子觉得你是一位蕴藏丰富而又默默无闻的一口井,恩泽一方而又平和谦逊。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

教师努力铸就自身魅力,就是要赢得学生,让学生爱师爱学习,“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语)学生“爱屋及乌”,心里自然有了你,同时也把你所教的学科看作最感兴趣的事情了。当主体精神焕发了,自信心树立了,学习兴趣激发了,这就为“弱势群体”习作的指导营造了空间。

三、指导习作──使服务得到落实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标准》)”“弱势群体”的习作能力的培养,也应在这些孩子乐意参加习作的活动实践之中进行。

卡尔·威特(美国)曾说,“不管教什么,首先必须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而唤起孩子兴趣的最好办法是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这种方法的效果在(我的)儿子的早期训练里已表露无疑。”笔者认为,运用游戏(学生乐意接受的)方式,在游戏之中训练学生的习作能力,这是一个经济而实惠的做法。游戏对学生有许多好处: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训练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能够提高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便于消除孩子的惧作心理……并且能够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有利于提高其语言能力和组织能力。

陶行知曾说,只有让儿童从生活中获知,到大自然中去,在社会中受到各种知识的陶冶,在游戏中和娱乐中启发智力,才能使儿童学到知识,增长才干。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巧妙驾御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儿童的主体活动为中心,把习作的话题变成学生乐意参与的游戏。“教学做”合一,巧妙创设情境,注重双向互动,让学生在“演中说”、“说中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发展,大胆实践,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在面向全体时,特别细心地关注这些孩子(“弱势群体”)。寻求特定的方式,为这些孩子的发展创设教学情境,落实教学目标,进行听、说、读、写,口语交际等训练。例如,教学《草船借箭》时,我与学生商量,师生自选角色(有意安排这些孩子担任某一角色),进行人物对话;教学《田忌赛马》时,我组织学生召开答辩会,评点文中人物,热情鼓励这些孩子(“弱势群体”)所述的意见;教学《新型玻璃》时,我让这些孩子(“弱势群体”)自选某一“玻璃”(角色),在弄懂这一玻璃特点的基础上,举行“召商会”,以我是某某“玻璃”,我有某某特别的性能,来介绍玻璃特点;教学《迷人的张家界》时,我有意启发并指导这些孩子(“弱势群体”)将文中的美景以导游词的形式向大家进行宣讲(让这些孩子享受尊重与成功的感觉)……总之,学生的习作(包括口语交际)的训练,在不拘一格的游戏里,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在心情舒畅的心境之中得到落实。

在课外活动中,在补偿性的教学活动时,我对这些孩子(“弱势群体”)或降低学习难度,或放宽要求,让他们也能在活动中得到一定的提高。在组织学生开展的班级活动、同学生日庆会、自主活动、户外郊游、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课外活动时,笔者经常做有心人,多留心生活,观察生活,细致地捕捉习作的话题。把语文学习与学校生活联系起来,积极鼓励这些孩子(“弱势群体”)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兴趣,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怀有好奇心。

在开展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我一般会进行适当的指导,让学生知道自己干什么,充当什么角色,并对自己担任的角色产生兴趣。有时,我还作适当的启示(打一个手势,或者作出一种表情……);有时介入其中,充当配角;有时做一些示范,但从不一定要求学生去效仿,以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妨碍其想象和创造的机会。在游戏之中,为了让学生感到“玩”得有趣味,还可以做一些简单的道具,以便让学生在游戏时能够尽兴,也可借助计算机网络,制作图文并茂的、有动有静的课件,激发学生的表现的热望。

在活动时,无论“演员”还是“观众”,都是学习的主人。根据教学目标,创设课堂情境,鼓励学生在自己自由练说的基础上,进行双向互动式口语交际,进而表演、点评。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学会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要求学生在积极的学习活动中,学会吸纳与宽容、欣赏与质疑。使自己的习作能力在积极的情绪、和谐的氛围中得到锻炼。

四、品尝成功──使学生健康发展

良药未必要苦口,艺术会让人舒心。谁都希求成功,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誉。“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为了激发和维持这些孩子(“弱势群体”)的习作热情,我在学生的习作评价上也作了一些尝试。不仅评价的方式丰富多彩,而且评价的内容情真意切──笔中含情,笔下传情,以殷殷真情去评价一篇篇习作,去呼唤一颗颗心灵。用心药去治心病,真情呼唤,努力用思考来唤醒思考,找到与其相适应的领域,“以便在这个领域里用认识来鼓舞他们精神,使其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是知识主宰者,使他体验到一种驾驶真理的心情。”(苏霍姆林斯基语)提供机会,让其品尝那种战胜苦难,获取成功后的快意。特别在课堂上,教师能多加关照,创设他“出人头地”的机会,“让他也能在智力活动中表现自己和自己的人格,品尝出人的尊严的滋味”,“如果你想到使儿童愿意学习……要让儿童看见和体验他在学习上成就,不要让儿童由于功课落后而感到一种没有出路的忧伤,感到自己好像低人一等”。(苏霍姆林斯基语)。

首先,评语的内容要做到“情真”,对学生习作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对照习作目标和要求,把学生习作中取得的成绩归纳出来,予以热情地肯定,让他

(她)品尝成功的喜悦,感到我真行,我也能做得好。诸如此类,对写作这一艰苦的劳动产生兴趣;对习作中出现的问题,予以正确的引导,以商谈的口吻提出修改的意见,并指出这样修改的理由,让学生感到把这地方改过来就会“好上加好”──就会更成功了,那就不会因习作中小小的失误产生忧伤──产生“惧作”心理了。

“世上没有两片绝对相同的树叶,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我们的教师不应该有概念性的学生。因此,我们的评语必须做到“意切”,因人而异,写得有滋有味,体现出个性特点。眉批时,一点一评,着重解决个别和局部的问题,教师的评点应有启发性;如,这个词是不是可以换成“××”,要是把这句话写成“××”是不是更加准确一些,对作品中某些写得好的地方予以鼓励,如,“哈哈,写得真棒”,“这里写得真妙呀”……。总批,要结合本次写作的训练要求,热情肯定本次习作的优点,提出习作中哪些地方符合本次习作的要求,哪些方向做得很好,哪里应继续发扬,也应提出本次习作中哪里没有按习作要求来写,哪里地方需要修改,提出今后注意的问题。总之,在总结优缺点时,更重要的给学生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一事一议,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如此这样的循循善诱,我们的学生对写作这一特殊的劳动就会“好之”、“乐之”。

一切为了学生的生存和发展,以春雨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去关爱、指导“弱势群体”,让所有学生都身心愉悦──生活在游戏、童话、创造有富有色彩的劳动之中,学会观察、思考,学会合作、交流,体验成功、欢乐,在“富有色彩的劳动之中”感到自豪。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润物细无声──浅谈对“弱势群体”习作的指导,希望对你有帮助!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