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
 更新时间:2024-04-25 22:34:09

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

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师:十九世纪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写过许多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其中最感人的作品。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卖了一整天火柴,最后冻死街头,这情景化为永恒的痛,打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每读一次,心就痛一次。读完这个故事,你觉得用哪个词来形容这个小女孩,最合适?

生:感人

生:痛苦

生:可怜(生写黑板上)

生:悲惨(生写黑板上)

生:凄美动人

师:小女孩有多可怜?继续读课文。

出示: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两生读。(教师评价正确、流利。)

师:再读。哪些地方打动了你?

生:打动我的是小女孩“光着头赤着脚”,今天是大年夜,可是她光着头,赤着脚在街上走,是非常难受的。

师:一个词打动你!当时的天气呢?再读第一句。

生读后:她一定非常冷,冷极了。

生:打动我的是大年夜。因为每当过年,家里都是欢声笑语,可是这个小女孩,却独自一人在街上走。

师:她发现很重要的一点:故事发生的时间。一起来看: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特别强调:最后一天——大年夜,今天是平安夜啊!是一年中最快乐的日子啊!这一天,别人家全家团聚、高高兴兴装饰圣诞树、舒舒服服地烤着火,准备平安夜精美食物,多快乐哪!可这个小女孩却一个人在街上走着。还得不停地叫卖“卖火柴哟卖火柴”!这是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差,我们读着读着觉得她

生齐说:很孤独!很可怜!

学生再读这两个句子。深情地。

师:安徒生是用生命来写作的作家,他的童话内涵十分深刻。下面我们继续往下读课文的1-4自然段,交流你读后自己深受感动的地方。

生读:“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她穿着一双很大的拖鞋。说明她家里很穷,连双鞋都没有。

生读: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生:“她觉得更冷了”,说明她身上冷,心里更冷。

师:这时候小女孩已经冷得蜷缩在别人家的墙角里了。别卖火柴了,小女孩,天已经黑了,街上只剩下你一个人,快回家去吧。

生:她不敢回去,因为没有挣到一个钱。

生:她没有妈妈和奶奶了,爸爸会打她!

师:肯定?

生:肯定!

师:通过读句子表示肯定。

生再读,突出“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一定”等词语。语气更加坚定。

师:小女孩身上冷,心里更冷。可怜的小女孩啊,爸爸再凶,家总是家呀,别卖火柴了,快回去吧!

生:不能回家!她的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他们头顶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师:家里有多冷?

生:很冷,“风还是可以灌进来的”,风很大。

生:“灌”说明风很强烈,家里很冷。

生再一次读句子。(语感较好)

师:嗯,浑身都觉得冷。

另一生再读句子。(语感很好。)

师:嗯,冷得无处可逃!

又一生读句子。(语感一般)

师:感觉风不大,不冷。

生再读。

师:有进步!

师:小女孩多冷哪,宁愿蜷缩在别人家的墙角里了,也不敢回家,有家不敢回,这叫

生发自内心地言语:无家可归。

师:心里凉啊,凄凉!

生着急地:老师,我想到了第二节。因为一整天独自一人在街上走,如果有人买一个火柴,还可以给她一点钱,回去还有一个交代。可是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

师接着说:意味着谁也给她一点点帮助,谁也不在乎她的叫卖声。(生点头)

生:除了“冷”,还看到人们没有给她一点点帮助。(生愤愤不平)

师:是啊,人情为什么这么冷漠呀!

师:小女该快冻死了也不敢回家!她痛苦地知道家里等着她的不是温暖的怀抱,而是爸爸的毒打!痛苦像一张无边的网,到哪里都一样,看不到尽头!

学生深情朗读这段话。

生读: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生:她注意的是烤鹅的香味,她一定非常饿,想吃又吃不到,非常可怜。

师:对一个在大年夜走了一天,饿了整整一天了的小女孩来说,美丽和烤鹅,谁更有吸引力?街上飘着的烤鹅的香味,她一定会贪婪地闻着,吸着,一丝丝的香味都不放过。要是能吃上一口烤鹅,哪怕是一小口,她多么渴望啊。

生沉浸在情境中:她完全被烤鹅的香味吸引住了,饿的快昏过去了。(掌声)

生:饿得忘记了一切!

师:烤鹅吸引了她所有的注意力,周围的一切,包括美丽,都仿佛消失,一个人到了这种程度,她真的是——

生:她一定是饿极了,真可怜!

生:她那么漂亮,我觉得心酸。她长得越美,就觉得越心酸!

师:你有文学家的感觉!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人类最美好的东西毁灭在你面前!

越美越悲!

师:课文1-4自然段,写出了小女孩苦难的现实生活,这个小女孩,在寒冷的大年夜,还不得在街上卖火柴,这叫可怜;走了一整天,没卖掉一根火柴,没得到一个钱,这叫可怜;后来快饿死了冻死了也不敢回家,这叫可怜。可怜的小女孩,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的结局是在大年夜冻死的。课文最后写道:

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这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生:她那么可怜,哪来的幸福!

师:两个幸福指什么?

生:后面一个意思是小女孩冻死了。前面一个意思是幻象中的幸福。

师:小女孩濒临死亡擦亮火柴,出现了种种幻象,感受到了幸福?我们一起来读,来感受小女孩的幸福。

师生读5-10自然段。随机读书指导。

师:看图,看到奶奶,小女孩掀起奶奶活着的时候对她的疼,对她的爱。现在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奶奶活着的时候,怎样疼爱她?在她感到寒冷时

生:奶奶摸着她的头说:孩子,不要害怕,要勇敢面对挫折。

生:奶奶回告诉他,孩子,你要怕,有奶奶和你在一起。

生:奶奶会省下吃的给她吃。

师:奶奶是唯一疼她爱她的亲人,看到奶奶,小女孩看到了摆脱苦难生活的一线希望,多么想留住奶奶,永远好奶奶在一起,于是,她情不自禁地叫起来。

多名学生读:“奶奶……”

急切,大声地、激动地、着急地、迫不及待地……

师接读:“于是,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师:你可知道小女孩的幻象中为什么会出现慈祥的奶奶?

生不约而同地说:那是因为没有人疼爱她。

师:你可知道小女孩的幻象中为什么会出现温暖的火炉?

生自由说:那是因为她实在太冷了!

师:你可知道小女孩的幻象中为什么会出现喷香的烤鹅?

生:那是因为她太饿了。

师:为什么会出现美丽的圣诞树?

生:那是因为那天是大年夜,她渴望得到快乐。

师:小女孩追求的幸福就是吃饱穿暖,有亲人的疼爱!这样的幸福她能得到吗?随着火柴的熄灭,一切都消失了。幻象和现实又一次强烈对比,幻象越幸福,反过来说明现实越悲惨!等待她的结局只有一个。

师读: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稿,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生:感到非常难过,她死了。

生:她去了一个寒冷、饥饿、痛苦的地方,她解脱了。

师:“解脱”,人只有在生不如死的时候,死才是一种解脱。小女孩可不想死,可现实充满苦难,看不到尽头。

出示: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师:作者却写她“嘴上带着微笑”,还让“新年的太阳升起来,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写?

学生思考后交流

生: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在幻象中离开了世界,在天堂和妈妈在一起。

生:她死了,幸福地走了,另一个世界里,小花向她微笑,永远和奶奶在一起。

生:她走了,再也不用受苦,她摆脱了,和奶奶在一起。

师:想知道老师写了什么?

生:想!

师:小女孩过早得离开人世,结局那么悲惨,老师不想让新年的太阳升起来,想这样写:第二天,天阴沉沉的,冷得可怕。狂风怒吼,大雪纷飞,雪花落在她小小的尸体上,越积越厚,看不清她金黄色的长头发了,只看到她的手举在胸前,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学生非常专注地听着。

师:感——觉?

生:感觉很悲惨,天阴沉沉的觉得她可怜你。

生:我觉得很心痛。太阳都躲在里面不敢出来了。

师:可是安徒生怎么写?“新年的太阳升起来,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体会体会。

生:我觉得很揪心。她离开了人世,她再也看不到太阳了。

师:你有安徒生的感觉!

生:我认为上天对她很不公平,她那么美丽,这么早死了,很可怜。阳光让她感到温暖。

师:你很有同情心。

生:我感到惋惜,她没看到新年的太阳就离开了人世。

(听课老师鼓掌)

师:你很善良

生:觉得更难过,因为新年的太阳升起来,可是她的生命已经画上了句号。

(掌声又响起)

师:新年的太阳升起来,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卖火柴的小女孩再也感受不到光明和温暖了,童话大师安徒生就是用这样凄美的语言告诉我们小女孩的悲惨结局。

(音乐响起)让我们全体起立,一起来读这两个段。

师生入情入境地朗诵课文。

师:同学们,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的年代离我们很遥远,在那个社会,贫富不均,人情淡漠。其实,人们只要付出一点点的关心,一点点帮助,小女孩也许就不会悲惨地死去。

在哀婉曲折的乐曲声中下课。

有文化地炒鸡蛋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

上午好!

首先谈感受。由国家教育部《中国教师报》、澳门中国语文新课程研讨会、中国教师报上海工作站主办的“两岸四地同文异教研讨会”,有鲜明的研讨主题,开放的交流平台,高品质的专家点评和教学展示,有幸参加此次活动,我觉得不虚此行。我把自己置于倒置的空杯状态前来学习,现在,杯子里装满了感激。意外地和上海的出租车亲密接触了一下,上海工作站的朱俊红女士、章树明老师和工作人员给了我十分细致周到的照顾,同来参加活动的老师对我也十分关心,特别是想到这一次上的课文中的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特别觉得温暖,心里充满了感激。其次,是装满了感动。有机会聆听陈忠梁老师、陶继新老师的精彩点评,字字珠玑,醍醐灌顶,特别是陶老师的话,句句入心,非常感动。有机会领略两岸四地老师的智慧和风采,得到听课老师的鼓励和呼应,非常感动。感受上海小朋友的优秀,上海课改的成功在他们身上体现,也非常感动。我很珍惜这些精神财富。所有的感激、感动,化为一个词,深深的感谢!

下面谈谈我认为的好课,和大家分享研讨。

上课就如炒鸡蛋,端上桌的首先得是炒鸡蛋,这是好课的第一重境界。韭菜炒鸡蛋也可,但如果韭菜放多了,客人疑惑不是韭菜炒鸡蛋,而是鸡蛋炒韭菜,甚至就是一盘炒韭菜,那味儿就变了。语文,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咬文嚼字才是语文。让学生会读书,喜欢读书;会说话,有良好的语感;会写字,端端正正地写字;会作文,喜爱写作,这是基本的教学任务。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感人,语言凄美,内涵深刻。阅读理解是基本任务。如:“光着头赤着脚”,说明“穷”,联系课文“天冷极了,下着雪”,还能读出“冷”,联系“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和别人家过平安夜相比,读出“孤独、可怜”。再读读,“光着头”和“光头”语感不同,意思也不同,有学生就不懂这两个词的意思。课文阅读的难点是对“幸福”和“死”的理解。“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曾经的幸福”是她濒临死亡擦亮火柴出现的幻象,她追求的幸福也就是吃饱穿暖,有奶奶的疼爱,“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学生的理解是“解脱”了,这一理解很可能发生歧义,引起误导:现实生活中遇到一点挫折就去死。所以当学生讲到“解脱”时,老师接着说:只有当一个人觉得生不如死的时候,死才是解脱。小女孩幻象中出现的幸福,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现实是此刻她经受着极度的寒冷和饥饿的折磨,宁可蜷缩在别人家的墙角边也不敢回家的凄凉。小女孩幻想得到幸福生活,可现实生活充满苦难,而且苦难无边无际,看不到尽头。其次,小女孩可不想死,也不知道自己会死,“一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她不知道那是她自己。有一位老师说:“对爱的渴望胜过对死的恐惧”,我同意前半部分,小女孩追求的幸福说到底是对爱的渴求,她的悲剧也是没有爱造成的,但是她不知道自己会死,何来对死的恐惧呢!小女孩多想活着,幸福地的活着。可是却在大年夜冻死了,她的死才别具穿透力和悲剧色彩。

有文化地炒鸡蛋,这是好课的第二重境界。炒的是鸡蛋,这就找准生态位。那么鸡蛋怎么炒?假如告诉你这盘鸡蛋是一个大师炒的,在全国烹饪大赛中得到了金奖,你有什么感觉?惊讶!触动!马上觉得这盘鸡蛋非同一般,炒得有水平,有深度,有文化,欣赏一番不忍动筷。鸡蛋,要有文化地炒;语文,要艺术地教。语文,除了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还有情感和道德,美感和文化,意境和意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这就要用适合语文的方法来教语文。语文课,滋养心灵,为生命奠基,心灵的鸡汤陶慢慢的煲,填鸭、喊口号、贴标签,不适合语文。这种体验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1是1不是语文,2是2不是语文,1不是1,2不是2,才是语文。

语文的模糊性决定语文教学贵在“喻”。古人云:君子之教,喻也。喻,领悟,明白。语文课的教学方法有品味、体验、感悟。“奶奶生前会怎么疼爱小女孩?”学生经历不同,想象也各不相同,怎么读也应风格各异,老师做导师,到位而不越位,才能达到因材施教、教育无痕的境界。

好课的第三重境界是品味和口味俱佳。你觉得鸡蛋炒得有文化,有深度,有诗意,还不够,还得看结果是否受欢迎,口味和品味俱佳,客人吃了还想吃,生意就兴隆。好的课,要深受学生喜欢,积极参与,有进步,有提升。

如课文结尾处写到:“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冷,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直接告诉学生这种写法的作用,学生似懂非懂,印象不深刻。于是,采用“比较教学”让学生体会,这和台湾萧建智老师的“清境三月雪”有异曲同工之妙。读读老师写的话,谈体会。“第二天,天阴沉沉的,狂风怒吼,下着鹅毛大雪,铺天盖地,雪花落在她小小的尸体上,越积越厚,看不清她金黄色的长头发了,只看到她的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什么感觉?学生体会到“狂风怒吼大雪纷飞”,暗示小女孩不幸的结局,有的感觉到连狂风和飞雪都在鸣不平。可是安徒生为什么让新年的太阳升起来呢?学生通过对比欣赏,悟出:新年的太阳升起来,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可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她的生命已经画上了句号,再也感受不到光明和温暖了!学生能感受到这样写更觉得难受。如果说“狂风怒吼大雪纷飞”是悲,“太阳升起来,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除了悲还有惨!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人类最美好的东西毁灭在你面前。这里课文又一次以喜写悲,学生学习这节课文,对悲剧有所感悟,提高了鉴赏能力,有的还运用这种方法写结尾。当老师问学生:安徒生让新年的太阳升起来,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你会怎样写?一些学生不仅让新年的太阳升起来,还想象天堂里的小花小草和小女孩说话,一起嬉戏。学生觉得小女孩活着的时候太痛苦了,死后要让她幸福。童话世界充满的善良和爱,流淌在学生的笔端,融入生命。今后,留下什么?列夫·托尔斯泰意味深长地问高尔基:“你读过安徒生吗?”“我读过,十年前,我没有读懂,十年后,我终于读懂了,她很孤独,非常孤独!”十年后,这个班的学生再去读,理解会更深,如果他们还有兴趣去读,那我就感觉很欣慰!

已经十年没有上课,身为教研员的她,今天敢于在这么大的场合出课,不仅需要胆识,更需要文化底蕴。她的这节课,几乎是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中使我们领略其中的悲剧之美的。

上课伊始,她就让学生寻找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我认为这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她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思考,但学生的学生过程并非信马由缰,而是在她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引向深入的。

课堂上,钱老师突出了“大年夜”这个特殊的时段,因为它在课文中的位置举足轻重,这恰恰是前面两位老师所忽略的。突出人们在大年夜时的庆贺与温暖,反衬卖火柴的小女孩悲剧的深层内涵。一个学生说:“奶奶、妈妈不在了,回去爸爸要打她,回家是爸爸打,躲到哪里都是苦难。”如果说家是美丽的港湾,大年夜的家就更是孩子最美丽的归宿。可是,这个小女孩无家可归,她就在大年夜死去了。老师问为什么会出现圣诞树?她想得到新年的礼物,等等。现实中她能得到吗?都没有得到。越得不到越痛苦。一个人生不如死的时候才要摆脱。

这个时候,老师又设计了一个很好的教学环节:“如果是你,会写怎样的结局呢?”所以学生写了很多,有说和妈妈、奶奶在一起,有说到没有痛苦没有饥饿的地方,她摆脱了现实的痛苦,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这时钱老师说,钱老师也写了一段话,进而读给学生听。她问学生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触?有的学生回答说很揪心,有的学生说上天对她很不公平,有的小朋友则感到很惋惜等。钱老师作以精彩的点评之后说,小女孩为自己的的生命画了个句号。最后,钱老师说:“让我们随着音乐声站起立,一起来读这段话。”这个时候,学生的感情已经融入课文之中,为卖火柴的小女孩而悲而叹。

不管是孩子写的结尾,还是钱老师写的结尾,都没有安徒生写的结尾好。为什么会是这样啊?钱老师说得好:“这是个悲剧。”从美学的范畴,鲁迅先生给悲剧下过定义:“悲剧是将人性中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你看。”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便是通过其生命的毁灭来引起人们心灵的强烈震撼的,这就是悲剧所产生的效果。如果钱老师结合着悲剧的意蕴,再深化一点的话,则可以“更上一层楼”;因为钱老师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文学素养和美学素养。

我认为,教师的教学之所以能够抵达高层境界,大抵都经由了一个“功夫在诗外”的读书过程。为什么钱老师十年没教书,现在一教就能如此地出神入化?这源自她的良好的文化素养,她一定读过很多好书,而且是超越教材文本之外的好书。不然,她就不会有如此的文化底气。尽管她最后的教学过程收得有些匆忙,没有谈出卖火柴的小女孩死去是真正意义上的悲剧,但最后的“全体起立”之后,仍然有一种余音袅袅,不绝于耳的感觉。

一个优秀的老师,不单单关注对教材、文本下了多大功夫,还要关注这个老师在教材、文本之外有多大的文化素养圈。如果有一个更大的文化素养圈,你就会在教任何课的时候都可以游刃有余。这就是文化的魅力。么是文化,就是把人“文”化,如果经典文化内化到教师的心里,外化出来就是一道绚丽的风景。所以,那些在教学方法技巧上面徘徊的人,永远走不到高层境界;因为“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遗憾的是,我们大多数老师的教学还是停留在“器”层次,没有走进到“道”的层面。

钱老师的这节谭有没有失误?也是有的。她让学生用一个词来表达读了这个童话的感受时,板书的是“可怜和悲惨”。我认为有个孩子说得非常漂亮,她说“凄美动人”,如果用“凄美动人”换上“悲惨可怜”也许更好些,尊重了孩子的选择,而且也更切合文意。因为这个小女孩的确是太美了,但如此美丽的女孩却走向了死亡。所以用“凄美动人”比“悲惨可怜”更好些。另外,老师的体态语言在教学中也很重要。从整体来看,钱老师的体态语言是非常好的,起到了口头语言达不到的效果;但是个别地方有些过,孔子说:“过犹不及”,建议钱老师乍看录像,以后适当注意一下。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