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最后一分钟》教学札记
 更新时间:2024-04-19 21:40:52

上星期上了一堂教研课《最后一分钟》。我想,课后老师们肯定会有许多想法,所以,我首先与大家交流一下上这堂课的思考。

《最后一分钟》教学札记

一.教研的角度。

花一个月、一个学期,精心设计一堂课,具有研讨的价值,并且能迅速促进教师教育理念与教学能力的发展。但更多的课是在常模下开展的,尤其是语文老师在被烦琐的班主任工作占去了大部分工作时间的时候,只有很少的时间去备课、批改作业,更难花时间去做课件什么的。那么如何在并不充裕的时间内去设计一个简单而开放的课堂框架,取得经济而有效的效果呢?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索。

二.中小学衔接的需要。

《最后一分钟》是新课程中人教版五年级的教材,拿来作为六年级阅读课的补充,这样的尝试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因为深深感到中高年级老教材与学生升入初中后需学习的新课标教材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可以说这已经成了摆在每一个中高年级语文老师面前的大事。没有更系统的思考,只是一些简单的想法与做法。开学初,对照新课标中对第三学段语文学习的目标,制定学期教学目标,调整教材内容与教学安排,尤其是压缩了现有教材的教学时数,补充了许多优秀的名家名篇,并指导学生购买合适的课外书,在课堂上给予指导,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素养。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对教材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设计,具体如下:

教材、学生分析

1.这首诗韵律优美,情感丰富,适宜朗读品味。

2.诗歌象征意义强,并且含有历史典故,学生在理解上有难度,所以,可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学习,教师加强补充阅读及阅读的点拨。

3.虽然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8年前的事,他们才4、5岁,了解,但没有我们这样的情感,所以,课前引导搜集资料,了解香港的历史,回归的背景。

4.本文是课外阅读,在新教材中也是选学课文,所以一课时完成,教学重点就落实在整体的感受及几个疑难词句的突破,不可能让每个同学解决每个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诗歌朗读、词句感悟,感受香港回归时,全国人民激动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在自主合作交流中,理解、品评疑难词句,体会诗歌象征、用典故等表现手法。

3.在朗读品评中体会诗歌优美的节律,进一步培养学生朗诵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表达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疑难词句的理解。

教学过程

*课前阅读,做学习铺垫。搜集香港回归的资料,了解香港回归的历史。

一.初读诗歌,初步感受。

1.自由朗读诗歌,读通,说说写写读诗歌的初步感受。

2.划出感受深刻的诗句,读与同桌听听。

二.细读诗歌,感悟诗情。

1.第一节引路,初步理解象征的表现手法及想象的学习方法。抓住“风雨”与“叩问”。

2.自主学习诗歌,划出觉得含义深刻或理解有难度的诗句,并试着解决其中的一两个问题,写出评注。

3.小小组合作学习其中一节。

任务:理解诗句,解决自主学习中的疑难;感情朗读。

4.小小组交流反馈。(开放的板块)

1)以朗读的形式向大家汇报学习成果。

2)了解还有没有疑难问题,教师适当引导:第二节中声调的变化第二节中回顾香港的历史,分层朗读。第三节读出激情与向往。有时间的话仿写最后一句。

三.集体分角色朗诵,深化诗情。

四.作业:

写下一节或一首诗,表达你对香港回归的感情。

课后的思考。

一.课堂上的老师是轻松的。

简单清晰的教学框架,不用老师去看教案,记教案,只需专注地去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比较开放的教学环境,基本上是学生在活动,不用教师去多想自己该说些什么话,只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情况做些引导,做些点拨。一堂课上,老师基本上都在学生中间,或巡视,或辅导,或倾听,或赏识,优哉游哉,好潇洒!

二.课堂上的学生是快乐的。

无论是刚拿到阅读材料时如饥似渴的阅读,还是站起来高声诵读;无论是在小小组里的合作朗读,还是全班学生一节节的分角色朗读,还是整首诗的集体朗诵,学生基本上沉浸在快乐的朗读中。我想,课堂上学生快乐了,他们在学习中感到快乐了,那么我们的教学也肯定会成功的。

三.整个课堂是和谐的。

教师三言两语的点拨,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学生朗读时的高亢,默读时的安静;小组合作时的滔滔话语,自主学习时的刷刷笔声,感觉到了他们对学习的投入。而在一动一静的变化中,学生的感官始终在调节,也始终能以比较好的精神状态专注地学习。这就是我要的课堂:简简单单的课堂,开开心心的参与,实实在在的收获。理想总是美好的,现实总是不能尽如人意的。

这堂课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是教学效果的问题,困扰着我,也困扰着每个听课的老师。虽说,这是人教版五年级的教材,但六年级学生来学习还是感觉难度挺大的,连有的老师也在说我也读不太懂。是的,诗中比喻、象征、用典的描写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挑战。好在我们班在诗歌的学习方面学生接触比较多,平时也接触了许多比喻的写作方法,诗歌中的典故在前期阅读中已经基本得到解决,象征的描写方法在另外的诗歌教学及第一节的诗歌教学中已经做了引导。他们在小组合作的时候,组长引导得好的话,这一小节能基本理解。就是这样,还有两个小节,学生是掌握得不够好的,或者说是不透彻的。因为一课时要把这首诗学完,围绕情感目标的思路很清晰,感觉达成度也比较高,那么技能目标怎么样呢?课堂上只能从学生的朗读中,感悟到他们掌握得比较好,但是对于疑难词句理解了吗,难以检测。为此,我挑了诗歌中的一句话“最后一分钟,是旗帜的形状。”叫了学习程度分别为优秀、良好、及格的六个学生来说说他们的理解,我感觉还是很欣慰的,除了一个学生需要教师的启发外,其他几个学生都能说出这句诗的含义,而且有比较多元的理解。但这个句子不是最难的,其他的句子呢?所以,我想我们必须一起研讨的问题就是:1.假如必须一课时完成这首诗歌的教学,你觉得如何安排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2.是不是每一篇文章都必须让学生读懂读透了?一篇课文下来,学生还有没读懂的段落、句子(不是一个两个,是一部分,甚至几乎是全部学生),你觉得可以吗?希望老师们能针对以上问题或者其他你有感受的问题提出看法和建议,谢谢!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