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四幅连环画的效力──《爷爷和小树》课堂实录及反思
 更新时间:2024-04-20 08:54:22

​【《爷爷和小树》课堂实录一】

四幅连环画的效力──《爷爷和小树》课堂实录及反思

老师先请一个会画画的小朋友来到黑板前,要求他根据老师说的话,画画。

师:这几天天气突然变冷,小朋友们身上都添加了衣服,可是在寒风中有一棵小树──(老师边说边转过身看黑板,那位学生已经画好了一棵光溜溜的小树。)

师:你们看到了吗?看见了什么?

生:老师,我看到了一棵光溜溜的小树。

生:我看到一棵掉光了叶子的小树。

生:老师,还应该画上风。(小朋友随手添了几笔)

生:我看到了小树很小。

生:看到了小树在风中发抖。(两手抱胸)

师:你听到小树对你说什么?

生:我听到小树说,“呀,好冷呀!”(缩着身子状)

生:呀,冷死我了。

生:啊,好冷呀,快来救救我吧!

师:是呀,这样小树会冻死的,赶快想想办法吧!

生:我给小树包上稻草。

生:给小树包上稻草绳。

师:你怎么会想到这样的好办法?

生:我看见公园里的小树身上是这样的。

师:你的小眼睛真会观察。

生:我是在语文书上《爷爷和小树》一课看到的。

师:你可真了不起,会自己看书啦!(学生微笑着坐下)

突然有一个学生大声说:老师,我又想起来一个好办法。就是用石灰水涂在小树的身上,小树就不冷了。

师:是吗?你知道的还挺多的,不过,给小树身上涂石灰水,是不是小树就不冷了呢?这个问题回家去问问大人好吗?

(其实这个问题老师也不清楚)

师:我们赶快给小树绕上草绳吧?(小朋友马上画上草绳)现在小树感觉怎样?

生:小树不冷了。

生:小树笑了。

生:小树说我好热呀!

师:是吗?热的不舒服啦?应该怎么说?

生:呀,好暖和!我不冷了。

师:你还听到什么?

生:小树说,谢谢你。

生:小树说我会努力长高的,春天到了我会长出绿绿的叶子。( 小手举过头顶)

生:夏天到了,我就会长的更高。

生:夏天到了,我就会撑开碧绿的枝叶。

生:我的叶子就更密了。

师:小树在你的帮助下,安全地越过了冬天,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小树长大了。你们看它像什么?(顺手给小树画上了大大的树冠)

生:像一把伞。

师:真好,能说的更好?

生:像一把绿色的伞。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

(生们已经站到凳子上了,老师没有阻拦。学生说着说着,不知不觉中 变了自己的角色。老师发现有个学生把一只脚跨在桌子上,正试图爬上去。

师:(笑着说)你觉得小树会长的这么快?

学生马上意识到,收回了脚。如果,老师不及时制止,那就会出现跟样现象。不仅理解偏差了,而且会出现更乱的课堂现象。那就是放任。

师:都成了一棵棵健壮的小树啦!你想说什么?

生:我给你当太阳光,你就不热了。

师:好呀。

生:你在我身边乘凉吧!

师:真的好凉快!谢谢你,小树。

生:我也要谢谢你。

师:为什么?

生:没有你,我会冻死的。

一女生向老师招手,示意老师过去。我走到她身边。

她轻轻地说:我想和小树交朋友。

师:好呀,来我来帮你。

(老师把小女孩领到讲台前)

师:这位小朋友,想跟你小树交朋友,你乐意吗?

众生:(大声)乐意。

接下来请同桌一人扮演小树,进行表演《我和小树》的故事。课堂上较自由,较热闹,较乱。等学生演完,组织好课堂纪律后,时间也剩下很少了。

师:下面请大家打开书本第69页,爷爷和小树一棵,你可以把课文改成《我和小树》,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

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了一两遍,然后请一生反馈读原文,一生读改编的文章。因为两个都是中上生。读的还算流畅。此堂课结束。

【课堂反思】

一、教材处理

我和小树

新课程提出,教师需要对课程进行适当的“裁减”和“加工”,使之更适合学生的发展。人教版《爷爷和小树》是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故事:家门口有一棵小树。冬天,爷爷为小树御寒;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人与树之间的关系多么亲密和谐。课文是非常适合孩子朗读。但我考虑到我们的学生是农村的,小树是孩子生活中非常亲近又喜欢的生活素材。为了使教材更贴近学生,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我创设了《我和小树》的故事情境。用一棵一棵光溜溜的小树的简笔画 ,积极地引导学生置身于情境,从课堂中看,这一点达到了我的课堂预设效果。如:学生在说话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老师不用生硬地去解释。

再如:我和小树之间的事,学生就像真的经历,课堂上,他们那独特的体验,大胆的表达,心灵的袒露,毫无保留。真心地想和小树交朋友,不用老师去说教,真的是“润物细无声”。

二、情境创设

我要和小树交朋友

创设良好的情境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的“敲门砖”。 我深深地体会到,一年级的学生更是需要老师学会“智慧的欺骗”。以前我会自己在黑板上画上这棵小树。“课堂不是老师的自我显示,而应该彰显学生的个性。”因此我一开始就请一生听老师的描述画画。学生的注意力全被吸引啦。“你看到小树了吗?”“看到了,看到了”此时,学生还要求再画上风。老师的巧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共同创设教学情境。

如:教学时,学生从冬天想到春天,再到夏天。在情境中学习,根据自己的理解,顺着文本的思路,发挥想象,课文中并没有春天的句子“我会努力长高的,春天到了,就会长出绿芽。”这样对文本的补白,过度的是那样的自然。既丰富了文本,也生发了教材。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刻,更到位。

有时一句简单的话,一个小小的道具,一支粉笔,一个手势都会收到神奇的功效。如在引导学生看生字书写时,“看哪只小老鼠的眼睛最亮最机灵。”学生就会非常认真看。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用 “心”与 文本对话,用心与 文本碰撞,学生只有在心与心的碰撞中,在心与心的交融中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维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

三、课堂把握

长得有这么快吗?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的首要特征。教学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学生应该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在本节课中,老师为学生创设了民主、平等、和谐气氛,给孩子一个放飞思维的空间,给了孩子表现的机会,使他们的表现欲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充分展示了孩子们的才华。学生从体会小树的冷,到小树春天发芽,夏天长大撑开绿色的小伞。学生从坐着到站着,不够高了站在凳子上,有的甚至一只脚跨到桌子上。一年级的孩子对树的长高是不确定的,理解也是不到位的,老师的一句“小树长得有这么快吗?”适时的引导,学生马上领悟过来。知道自己的估计有了偏差,马上收回了脚。但是我也不排除那是学生的“痴疯”现象。他把课堂当作一个游戏的场所。如果老师不及时制止,又会助长了一部分学生的跟样现象。那么课堂的活动就变的放任自由。现在想想,全班学生都站到桌子上去了,还成什么课堂?教学中老师们 一定把握好“放”和”“导”的“火候”。绝不能“鼓励过分,宽容无边”。

这堂课的闪光点还是蛮多的,气氛活跃,情境有效,学生的思维想象、说话等能力得到了培养。并且拓展了文本,我的心里还是喜悦的。凑巧,过了几天,我去参加教研活动。上课的老师也是上《爷爷和小树》一棵。执教的老师没有改动教材,只是用了多媒体课件(他的课件并不另人满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逐句读,先读准,再要求读通顺。 第二三自然段借助课件进行认识生字。并且有意识的渗透识字方法,纠正读音。然后训练整体朗读。最后用到小树背后找秘密的方式(课中奖励给学生的小树礼物背后写有生字)复习巩固生字。

【课堂再反思】

两节课相比,我的课堂气氛更好,我创设的情境更有效。我的学生想象更丰富,语言更精彩。学生学习更主动。活用教材并能拓展文本。 我觉得他的课上的很实在,学生从一句一句地读,到一段一段地读,到整课课文读。从读准到读得流利,到有感情地读。从一个生字的学习到识字方法的渗透。学生在这堂课中的收获是多元的。不是说,课上得好不好,就看学生收获多少?我再认真地学习教材编写指导思想及结构体例特征。课文部分的教学要求是学习识字、学词、学句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第五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显然,我这堂课在把握重点上有了偏差,教学有很大的不足。

“为了开掘文本的人文价值,强化“人文的感悟”创设情境,把学生的目光聚焦到对文本的的理解上,课堂气氛较以往喧嚣热闹了许多。他们因此而自鸣得意,以为这就是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张扬了学生的个性,给了学生以浓厚的人文关怀,认为这就是新课程、新理念所带来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其实,这种偏于人文的开掘,抛开语言文字本体,忽略语言学习的倾向,恰恰是把人文性给架空了,是一种舍本逐末、喧宾夺主的做法,是虚化语言文字的表现,这样的教学造成语言文字本体的失落。落得两败俱伤。”① 这段文字是我的课堂不足的症状。

我没有泄气,也没有什么失败可言。认识了不足,我就想如何在保留优点的基础上进行识字教学?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作了改动。

一、删去学生过多的“动”

缩短情境教学中。学生 理解小树长高,没有必要站到凳子上。再如“演一演”这个过程中小树和我的对话可以删去,因为前面的教学中“小树对你说什么?”“你会怎么做?”“你会怎么说?”学生已经说的蛮好,再演一演就没有必要。把它改成看图自编故事。

二、放性问题回答的把握

开放性的问题一放下去,学生的回答是多、散、乱。老师要求学生学会倾听,不重复别人说的话,不跑题,不罗嗦,不能作无边的回答。老师见好就收。

三、理好情境与文本的关系

上节课中,学生在情境中对文本作了的理解后,老师就请学生翻开书本读课文。学生马上从情境中走了出来,与文本有了脱节。我想应该让学生在情境读文,干脆直接呈现 《我和小树》(原文改编后的故事)的文本。使教学过度自然些 。让文本完全走进情境中。

四、让生字、句子同时走进连环画

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把《我和小树》编成冬天、春天、夏天三个季节的漫画。一开始, 请一个学生画改成四到五个学生画。并注意分好位置。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发言,有重点地把生字逐个出现在连环画中。并有机地进行句子教学。最后安排在漫画中找生字,作复习巩固。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生字,真可谓:随图潜生字, 读文乐无穷。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