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10年秋初一上册语文期中试卷(人教版)
 更新时间:2024-03-29 08:04:11

内容预览:

2010年秋初一上册语文期中试卷(人教版)

2010-1初一年级期中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总分_100_分、考试时间_90_分钟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共37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汉字注音(10分)

①cù然 ② 蹂lìn ③ chuò泣 ④è运 ⑤静mì

⑥栖息 ⑦伫立 ⑧霎时间 ⑨雏形 ⑩萧瑟

2.下列八个词语中有4个词语有别字,请把该字找出并在之后的括号中改正它。(4分)

①忍俊不禁 ② 专心至志 ③ 获益非浅 ④心旷神怡

⑤头晕目炫 ⑥问心无愧 ⑦改斜归正 ⑧玲珑剔透

3.朗读要注意情感、语调、节奏等。下列朗读较为得当的是( )(2分)

A.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B.故时/有/物外之趣。

C.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D.山那边的山啊(降调),铁青着脸(升调)。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升调)。

4.根据理解,你认为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在山的那边》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仍然不停地追求它。

B.《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篇记叙文,回忆了“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涵了有关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生活哲理。

C.《紫藤萝瀑布》中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了“我”,使“我”浮想联翩,原有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让“我”感悟到了生命的永恒。

D.《童趣》一文中作者将癞蛤蟆“驱之别院”的原因主要是癞蛤蟆是个“庞然大物”,年幼的作者被它吓着了。

5.下面对文中加点的虚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故时有物外之趣(助词,相当于“的”)

B.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两个“之”都为代词,且指代对象相同)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介词,当“被”讲)

D.以丛草为林(动词,意思是“当作”、“看作”)

6.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B.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C.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文学常识填空。(3分)

①《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 (国别)作家莫顿·亨特。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③《济南的冬天》作者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

8.古诗文填空。(10分)

①《观沧海》表现作者奇特想象的句子: , ;, 。

②曲径通幽处, 。(《题破山寺后禅院》)

③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沈复)

④孟浩然《过故人庄》一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 。

⑤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借景物变化表现时光飞逝的句子是 , 。

9.仿句:(2分)

例句:读书是一种乐趣,知识是它的果实;运动是一种乐趣,健康是它的果实。; 。

二、现代文阅读。(共23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0-14题。(14分)

【甲】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明,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乙】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是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10.两文都是写济南的水,从时令上看,甲文写的是 的水,乙文写的是 的水。(2分)

11.甲文中水的特点是 ,乙文中水的特点是 。(2分)

12.同出一位作家之手,自然写作风格也一样,写水都用了拟人的手法,请从甲文或者乙文中选出一个句子来赏析一下。(3分)

13.理解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①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②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

14.将乙文中“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改为“哪儿的水都比不上济南。”有什么不好?(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9分)

《做一株碱蓬》

矫友田

在我居住的村子南面是一片广阔的盐滩,在这片苍凉的土地上,生长得最旺盛的生命就是碱蓬了。每到春天,一场细雨之后,那些肥嫩的、圆柱状的小叶芽便撑开泛着微小盐粒的碱壤,生机勃勃地冒了出来。

这些平凡的生命,最初往往会使人们忽视了它们的存在。仿佛是在一夜之间,那些翠绿而泛着淡粉的碱蓬宛如一朵朵绿云,将整个孤寂的盐滩覆盖了。于是,一些海鸟便从海边飞来,在一望无边的碱蓬丛中筑巢孵蛋。

在贫困的年月里,碱蓬是村人最廉价的食物。人们只需花上一点工夫,就能剜回来一竹篓一竹篓的碱蓬。然后,将其在开水里焯一下,再拌上少许玉米面,做成菜团充饥。剩下的碱蓬,则可以毫不吝啬地倒入猪食缸中沤成饲料,用它来喂养心头那最朴实的希望。

而如今,已吃腻了大鱼大肉的人们,对碱蓬愈加情有独钟。人们喜欢用碱蓬来调换一下口味,用它来做菜包、水饺或者凉拌小菜等。在一些菜市场上,廉价的碱蓬竟然成为一种畅销菜,并且还进入了一些高级饭店。

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班里举行野炊活动。在盐滩前,我和一些同学望着那一片片长势茂盛的碱蓬,不解地问身边的老师:“这儿地上都冒着盐粒,碱蓬为什么能生存下来呢?”

老师并没有直接回答我们的问题,而是对我们说:“你们拔一株碱蓬,观察一下,它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我们争着蹲下身子,因为脚下的盐碱地非常松软,所以我们没费多大气力,每人手中便有了一株碱蓬。而后,我们发现碱蓬的根系非常发达,而且还十分坚韧,就像藤条一样,任凭你怎么用力,也难以把它们扯断。

老师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一个生命,如果想要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就必须将自己生命的根系变得发达和坚韧起来。”

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我对碱蓬这平凡的生命,萌生了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因为,它使我明白了一个平凡的但却令我铭刻一生的道理:面对生活,我们要去做一株碱蓬!

1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分析。(3分)

①在我居住的村子南面是一片广阔的盐滩,在这片苍凉的土地上,生长得旺盛的生命就是碱蓬了。

赏析:通过“苍凉”和“旺盛”的 ,生动地写出了碱蓬 。

②仿佛是在一夜之间,那些翠绿而泛着淡粉的碱蓬宛如一朵朵绿云,将整个孤寂的盐滩覆盖了。

赏析:加点部分生动地写出了碱蓬 。

16. 在贫困的年月里,碱蓬是村人的食物,是因为其 ;如今的人们,对碱蓬情有独钟,是因为其可以用来 。(2分)

17. 碱蓬为什么能在盐滩生存下来呢?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8. 作者最后说“我们要去做一株碱蓬”,请你说说碱蓬有哪些优秀的品质。(2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10分)

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夫①学者,所以求益②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③长者,轻慢同列④。人疾之如仇敌⑤,恶之如鸱枭⑥。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注释】①夫:语气词。 ②求益:求得长进。③凌忽:凌,欺侮;忽,轻视。 ④同列:同辈。 ⑤疾之:怨恨他。⑥恶(wù) 鸱枭(chī xiāo):古人认为这是两种恶鸟。

19.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①人疾之如仇敌( ) ② 恶之如鸱枭( ) ③如此以学自损( )

2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21.如果读书人能够牢记《论语十则》里的“ ”和“ ”的教诲,就不会有“以学自损”的现象了。

22.读了上文后,对你有什么启示?(3分)。

四、作文(30分)

23.命题作文:

下列两题任选一题作文(字数不少于500字)。

(一)生于世界上,存于宇宙间,你不比别人多,也不比别人少。同顶炎炎烈日,共沐皎皎月辉,心智不缺,心力不乏,只要你勇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个性及风采,那么,你就没必要去仰视别人。你,就是一道风景!

请以“我就是一道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尽量写出自己最有个性的方面。

(二)请以“我在 中得到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感悟、认识)。

提示:(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中出现的校名、地名、人名可用×××代替;(3)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