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阅读思考力之“逻辑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4-20 20:37:29

阅读,既离不开形象思维,也离不开逻辑思维。

阅读思考力之“逻辑力”培养

逻辑思维是人的一种抽象思维。其基础是概念、判断、推理。概念的两个方面是外延和内涵,外延是指概念包含事物的范围大小,内涵是指概念的含义、性质;判断从质上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从量上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推理是思维的最高形式。概念构成判断,判断构成推理,从总体上说人的思维就是由这三大要素决定的。当然,思维过程中还同时要求满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这三条规律。可以说形式逻辑是语文阅读的基础。

阅读思考力自然包括逻辑力。逻辑力的养成体现在阅读中的如下方面:

一、词语与文章概念把握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最基本的语言单位。某些词语的准确理解,于整个一篇文章来说特别关键。

就说说大家熟悉的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其中“床”这个词语,往往被理解为人们睡卧的床。其实这是一种误会,它的实际意义是围在井口的一圈栏杆。整个一首诗,指的是诗人辗转难眠,徘徊户外,举目四望,明亮的月光洒在地上,好像泛起了一层霜。于是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这样的诗境或许更切合诗人心境,更切合诗人浪漫个性。

若这首诗“床”这个词语作为其他理解(“井台”“井栏”“通‘窗’讲”“坐具”“胡床”也讲得通,不影响诗意的话,李白的《长干行》中“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就不得行。

这说明词语和概念之间呈现出复杂的关系:可以是一个词一个概念,如报告文学《包身工》中的题目“包身工”,就指就是指“身体,已经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包给了叫做‘带工’的老板十三四岁的女童工”。

而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中的“别”则是一词两概念,一指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二指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宣布终结。

由上面例子可见,阅读,就要注意透过词语看词语背后的概念。还要注意:词语在文章中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但是,确定的语言环境和说话者的客观环境中,一个语词所表达的概念却是确定的,而不是随意加以解释。在这里,语境就显得特别重要。

二、句子与文章判断确立

文章中的句子,有些是由判断构成的,我们在读的时候,既要欣赏判断的合理性,又要发现其判断的荒谬性,要注意判断中的内涵和外延间的全同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如《包身工》中就有如下判断句:

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

这一判断句,很精彩,强调了“包身工”是廉价的劳动力,具有安全性,可供日本资本家和带工老板“安全地”保藏,“自由地使用,绝没有因为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这就从本质内涵和外延很好地对“包身工”作了判断,揭露了包身工的隐蔽性和变相奴隶贩卖实质,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有时,一些文章往往借助人物言论中的错误来揭示人物的悲剧性格。如《孔乙己》有这样的一段情节:

……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窃书不能算偷”,是孔乙己对自己行为的辩解,属于否定性判断。这一判断是不成立的。孔乙己为了掩饰自己的不光彩行为,故意引经据典,咬文嚼字,硬把“偷”和“窃”当作非同一关系的概念。在逻辑上,这自然是错误的。因为“偷”和“窃”是具有同一关系的两个概念,它们的内涵虽略有不同,而外延却是相同的,都是指那种偷窃的行为。这一荒唐的判断表现了孔乙己死要面子,迂腐不堪的性格特征。

三、语段与推理的科学

推理是由已知的命题得出新的命题的思维过程。阅读文章的过程,包含欣赏其推理的过程。

如读《拿来主义》中的如下一段: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这段话用了类比推理,由尼采到煤的开采再到中国的“送”都是没有好结果的。

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主体内容——讽谏,邹忌由“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联想到“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自己的受蒙蔽联想到齐王的受蒙蔽,也运用了类比推理。其逻辑推理过程,可简示如下:

邹忌齐王

妻→私→宫妇左右

妾→畏→朝廷之巨

客→有求→四境之内

受蒙蔽受蒙蔽

除了类比推理外,还有三段论推理、假言推理、二难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等。下面就举过运用二难推理的故事。

“自相矛盾”的寓言,就用了二难推理。卖矛和盾的人吹牛吹出了漏洞,最终无法应对他人的质问。“任何东西都不能刺穿我的盾”与“我的矛能刺穿任何东西”是具有反对关系的两个判断,二者不可同真,至少有一假,亦可同假,事实上,很可能这人的矛不能刺穿所有东西,而他的盾也不能抵挡所有的东西。细细分析开来,“任何东西都不能刺穿我的盾”蕴涵“我的矛不能刺穿我的盾”,而“我的矛能刺穿任何东西”又蕴涵“我的矛能刺穿我的盾”,二者的推论形成矛盾关系,显然不能同时成立。因此,他的吹嘘是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阅读文章要判断和推理的科学生,就要逻辑“三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概念和命题始终保持同一,不偷换概念,改变话题,这是“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同一对象,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都是真的,必有一假,这是“矛盾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都是假的,必有一真,这是“排中律”。

四、文章与形式上逻辑的严密

文章不仅在内容上讲求逻辑,在形式上也要讲求逻辑。主要表现在文章思路与结构上。

由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反证、归谬这些逻辑方法可以见出文章的的思路与结构的一些格式。

仅就说明文来说,其中就有一种顺序叫逻辑顺序,所形成的逻辑思路与结构就表现:或从具体到抽象,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原因到结果,或从重要到次要,如《南州六月荔枝丹》既介绍荔枝的生态结构,又说明荔枝的生产过程。前者为重点,详细介绍;后者顺便一提,概括说明,体现为由主到次的逻辑思路与结构。

总的来说,文章阅读是离不开逻辑力培养的,不仅是逻辑思维比较强的议论文、科技说明文,就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文学性文章,我们也不能仅凭感性来解读,同样也少不了理性分析和逻辑思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明白文章的主旨内容,写作目的,才能欣赏文章的写作技巧。

一句话,阅读思考中的逻辑力培养,就是让学生养成用逻辑思维清晰明了解读文章的好习惯与能力。()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