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杂谈
 更新时间:2024-03-28 22:03:27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促进高中语文教学〗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杂谈

借助示意图形投影,使学生学得易学得好:

运用图片投影,利用具体、直观的图形;辅助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文言文教学中,常涉及古地理等文化常识,学生对此较陌生,给理解课文造成了障碍。如《烛之武退秦师》一课记叙的是春秋时期秦晋郑之间一场即将爆发的战争。如果学生清楚秦晋郑三国的地理位置,那学起课文来就容易得多了,所以,在新课导入时投影《秦晋郑地形示意图》,加上教师的导语,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化难为易了。

〖让教案预设富有弹性〗

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作出思考:

传统“教案”中,教师是本着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从教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过程。“学案”中则必须将学生放在首位,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作出思考。如学生学习《拿来主义》时可能会问:为什么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也会使人产生恐怖?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会问:为什么佚之狐认为“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学生能提出这些问题是十分可贵的,这说明他们认真地钻研过课文。同时,他们对解决这些问题也就充满了期待。如果教师只是看看教参、读读课文是发现不了或者说估计不出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的,因此必须站在学生学的角度去思考:哪些是注释中没有或解释得不清楚的,哪些是容易引起怀疑的,哪些是容易激发学生联想从而产生较高层次的问题的……“学案”中对学生的提问准备得越充分,上课就越从容,而问题能当场得到解决,反过来又促进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这样的课堂,就是互动的、活泼的、充满灵气的。

〖自主、合作、探究──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

阅读教学往往容易走入“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的误区,其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因为课堂缺少探索和研究,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知识掌握势必不牢。所以阅读教学要避免“满堂灌”,应倡导自读──质疑──讨论,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相互讨论,最后解决问题。教师不必顾虑这样组织教学会影响教学进度,也不要担心自己准备的知识没有全部传授给学生,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在课堂中得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能力是否在课堂中得到培养和提高。这里的学生自读不是盲目的自读,而是有针对性的阅读,是教师提出有关知识让学生进行重点阅读,或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疑难问题。自读、质疑的过程是学生探索、研究的过程,讨论的过程是使探索、研究形成结论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才能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自主学习不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去掌握知识,而且会发现教师发现不了的问题,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入。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和“西”是否都可以理解为名词作状语?(提出问题的学生认为这两个词的用法有区别)。这个问题问得很深入,是学生探索研究闪出的思维火花。许多参考资料上都认为“东”和“西”是名词作状语,课文注释“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往西扩大边界”也有视它们为名词作状语的倾向。但深入探究句子的内部结构,这两个词在用法上确有区别:“封”,名词作动词,解释为“把郑国当作边境”,“东”放在动词之前,理解为名词作状语,但“又欲肆其西封”中,“西”处在动词之后,名词之前,把“西”也理解为名词作状语,理由不充分,这里的“西”实际上就是名词修饰中心语,充当定语,此处“西”没有活用现象。

因此在阅读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了解自己,了解学习的对象,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教学互动:增强语文教学艺术氛围〗

靠表演圆一段梦想:

只有让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感悟和主动评判,才能透过语言文字,透过作品,透过故事梗概,深入地感知大千世界中千奇百怪的人物心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悲欢离合的各种情感。

当代中学生多有追星的现象,他们崇拜的无非是明星们的演技、风度和气质,以及触动他们心灵、唱出他们心声的表演内容。他们情不自禁地模仿着、向往着,做着一个个多姿多彩的梦。针对学生有表演的渴求,就要给他们表演的机会。

表演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配乐诗朗诵、即席演说、分角色朗读、舞蹈、小品、相声、课本剧、歌唱、讲故事、说评书等等,可根据授课内容作适当的安排和调整。学生把题海游弋、高考独木桥的艰辛变成表演的快乐,为了表演,他们细心地查着字典、词典及各种资料;为了表演,他们分析讨论着文章语言的意蕴,揣摩着人物的心理、动作和表情,那种“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苦”字早已变成一件乐事,以学为乐,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时,让两个同学上台用白话表演烛之武说退秦伯的过程,原文只有一句“秦伯说,与郑人盟”,表演者(秦伯)将大手一挥,言辞铿锵地说:“好!秦国马上与郑国结盟。”这里的动作和语言看似平淡无奇,但仔细研读后才发现,他的这个突破可谓妙绝:其一,体现了烛之武凭“三寸不烂之舌”劝说秦伯,效果之好,达到了令秦伯当即立断地与盟友晋文公分道扬镳的地步;其二,体现了秦伯作为一个君王的锐利眼光和在劝说中对国际国内形式的正确把握;其三,体现了秦伯毕竟不是一个刚愎自用的国君,这正是后来秦国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

这样的突破,老师当场给予肯定。经过了表演之后,还应该引导学生:高超的表演才能可以初步从模仿电影电视开始,逐步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社会和人生,努力在生活与作品的坐标系里找到读书与自我的位置。最终超越于作品之外和自我之上,表演出一种真真实实的生活。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