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3-29 16:39:25

【教材分析】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月光曲》是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独奏曲,具有清新、激越的意境和优美、和谐的曲调。本文生动地记述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课文内容距学生生活较远,描写的事件中感情变化细腻,课文的主体部分描述了《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月光曲》的内容、意境、感情是借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来的。文章字里行间表现了贝多芬卓越的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因此,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读好文章的主体部分──描述贝多芬演奏《月光曲》的段落,理解《月光曲》所表达的内容、意境和感情则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月光曲》的内容。

2、抓住重点段落,想像《月光曲》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3、出示画面,配以音乐,让学生练习写话。

【教学设想】

为了紧扣课标,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采用了尝试教学的方法,利用多媒体软件,运用“以读代讲”、“尝试练习”、“点拨议论”的方法,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倡导合作学习,培养自学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初读课文后,交流感受,力图通过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影响,以学定教。

2、创设情景氛围,体会乐曲意境:

我准备一上课就直奔文章重点(第9自然段),让学生勾画出《月光曲》内容的文字,合作学习,初步体会乐曲的四层变化,再用多媒体播放月色海天的图画,即“明月初升”、“月亮升高”、“风起浪涌”。这样,以图画展现情景、以音乐渲染情景、以语言描绘情景的方法被有机地结合起来。音乐、美术、语文三门学科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3、释放情感欲望,强化朗读训练:

在教学中,我贯穿了多种形式的读,如默读、自由读、齐读、男女生分别读、配乐读等,通过读使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共鸣,受到启迪并释放了自己的情感,进一步体现了“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

4、重视想像能力,拓展创新意识:

在作业设计上,我抓住“好像”、“仿佛”引导学生进一步分辨事物和联想,并体会写作时应用联想的条件和好处。之后出示画面,并配以音乐,让学生领会美妙的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无限遐想,给我们带来美的熏陶和享受,从而丰富和提高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再让学生发挥想像,练习写作,力求读写结合,课外延伸。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查找描写月光的词语或诗句。

二、导入新课

教师:在“明月”这一单元,我们感受到皎洁清冷的月光总能引起人们无限的情思,月夜成了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主题。你们还知道哪些描写月光的词句呢?

学生说说自己课外收集到的描写月光的词句。

(如月色如水、月光融融、“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

教师板书课题:

月光曲

学生齐读。

三、回忆第一课时内容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得知,贝多芬是一个关心穷苦人民的音乐家,他深为兄妹俩的真情而感动,又为找到了这样一位知音而感到兴奋。这又是一个和谐、幽静的夜晚,月光是那样的轻柔,小屋的一切是那样的动人,这一切的一切,怎能不激起贝多芬的创作灵感呢?贝多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即兴创作了《月光曲》。

四、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播放《月光曲》的音乐。

教师:动人的曲调把我们带入了那令人陶醉的月夜,你们都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

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究竟这首曲子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第9自然段,用波浪线线勾画出描写《月光曲》内容的语句。

学生浏览课文查找有关内容。

汇报查找结果,教师出示相应语段。

这首曲子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

(明确这首曲子描绘的是月光下大海的景色。)

五、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

1、教师用课件出示9自然段的内容,提问:

这段文字向我们展示了几幅画面?

2、学生自由读这一段话,读后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3、师生交流找出如下三个画面:

画面一: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引导学生简要概括后教师板书:

明月初升

画面二: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薄云。

教师板书:

月亮升高

画面三: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月亮在乌云中穿行,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接一个朝岸边涌过来……

教师板书:

风起浪涌

4、教师:随着乐曲的旋律,月光照耀下的海面发生着变化。你能不能通过你的读把这个变化表现出来呢?放开声音,各自练一遍,把海面上的三次变化用不同的语调读出来。

5、学生各自读练习读课文。

6、指名学生分画面朗读课文,说说自己读课文的体会,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旋律的变化。

⑴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评议朗读,体会句意。

集体听音乐,学生个别谈该用什么语气来读,请学生先读(引导学生进行评议,体会感情),全班再读。

教师板书:

柔和徐缓

⑵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薄云。

自由练读。男女生跟着音乐分别读。

教师板书:

有力快速

⑶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月亮在乌云中穿行,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接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听音乐后提问:

此时你感受到了什么?

(此处描写的是波涛汹涌的海面,曲子的旋律是激昂的,所以语调应该高昂的。“忽然”说明时间很快,所以应读得快,“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来”也要读得快,而且有劲。)

教师板书:

高昂激越

全班齐读。

7、教师:风停了,浪息了,月光下的大海无比安详和美丽。

8、教师:月光下的大海千变万化,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发生了吗?

(不是,是联想。)

谁的联想?

(皮鞋匠和妹妹的联想。)

9、教师:哪些句子是皮鞋匠看到的?哪些是他的联想?

10、出示句子比较: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她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⑴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第一句多了一个“仿佛也看到了”,两句话的意思不一样。)

⑵ 为什么要加上“仿佛也看到了”?

(因为景象不是真实的,是妹妹的想像,同时妹妹是个盲人,她看不见。)

⑶ 练习用“仿佛”造句。

六、听音乐练习写话

1、教师:是什么让皮鞋匠和妹妹产生这样的联想?

(他们是听贝多芬的曲子听得十分投入,脑子里才联想出这番景象。)

2、教师:是啊,乐曲中旋律的变化引起了皮鞋匠兄妹的联想。如果把课文的9自然段去掉,行吗?为什么?

(文章就不那么生动感人。)

3、教师:写作文时,不仅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有时还要把想到的写下来。在记事中恰当地加进自己的联想,文章就会更加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加丰富、深刻。

4、教师:老师这儿也有一段音乐和两副画面,请同学们展开自己丰富的想像力,仔细去倾听,用心去感受吧。

5、教师播放音乐片段,学生听音乐。

6、教师:我发现有不少同学被这动听的旋律陶醉了,谁能选择其中一幅图进行描述。

7、教师:现在,让我们用笔记录下这美妙的一刻吧。

8、学生动笔写话,若有时间可进行交流,没有则当成作业。

我静静地听着。我好像……

七、总结

教师:美妙的音乐引起了皮鞋匠兄妹的无限遐想,激发贝多芬的创作激情。传说中的《月光曲》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

八、布置作业

1、背诵第九自然段。

2、完成“听音乐写话”。

【板书设计】

明月初升 柔和徐缓

月亮升高 有力快速

波涛汹涌 高昂激越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