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送东阳马生序》一文的特色
 更新时间:2024-04-20 15:08:41

一、现身说法,语重心长,情真意切。

《送东阳马生序》一文的特色

宋濂在京城建康(今南京市)做官,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也在京城,就读于“太学”。马生回乡探亲,宋濂写了这篇文章,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道为学之难”,勉励马生勤苦学习。这篇赠序不是板着面孔说教,也非轻施谀词以恭维对方,而是现身说法,针对时弊加以针砭,因而写得事信、情真、理足,文辞流畅,其中所讲道理对我们今天的学习也很有启发意义。

叙自己“为学之难”。作者先叙无书之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好读书却买不起书,只有走借书之路。再写借书之难,借来的书,不能污损,不可久待,只有“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为了不逾约,即使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也“弗之怠”,仍要“笔录”。复写求师之艰。先写“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尝趋百里外”求教,不辞劳苦。乡先达因门人弟子众多,对他“未尝稍降辞色”,他不因冷遇而灰心,不因疏淡而反感,相反的却是“俯身倾耳以请”;甚至会遇到“叱咄”,而他却“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乡先达的态度愈差,他的态度却愈敬,可见求知的心诚。再写外出从师的“勤且艰”。“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道路、环境、季节、气候,都极恶劣,而他“足肤皲裂”“四肢僵劲”,则置天寒地冻于不顾,山高路远而不管。对于衣、食、住也不讲究。寄居旅舍,一天两顿饭,无甘美肥鲜;一身粗布破袍,无光鲜锦绣。正由于如此,不计客观条件的艰苦,执著追求,虚心求教,他才能“遍观群书”,学有所成。

二、对比手法的运用,增强说服力,表达了作者的期望与勉励之情。

除全篇主体结构进行对比外,在具体记叙的过程中,又处处进行对比。作者以环境的恶劣突显其矢志不移,这里则与“烨然若神人”的纨绔子弟进行对比,反衬其独得其乐。接着写诸生学习条件优裕而懈怠,回应上文,又明揭意图。作者仍然从食、住、书、师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太学生无衣食之患,相反的是鲜服美食;高堂大厦,群书毕集,师随左右,不像自己当年的学习,有“冻馁之患”“奔走之劳”“求而不得”之苦,可是条件好了,却有“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条件的优裕和效果的不佳又形成对照。作者在充分比照的基础上其理颖然而出:“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显示了不容置辩的力量。最后一节文字写出作这篇序的目的:“勉乡人以学。”作者和马君则系同乡关系,而马君则又是位勤奋好学的青年,加之以长信为进见礼,言和色夷,是个流辈称其贤的“善学者”,因而才诚恳地以“为学之难告之”。由于文中是以个人的经历和体会为例证的,因而要申说一下无“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的意思。作者在行文中也一直注意防止骄矜之意,写向人请教,说“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纯然是长者之风,学者之范。

三、记叙、描写、议论自然结合。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具体生动。比如,写到趋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地理环境:“门人弟子填其室”;写了“先达”的表现:“未尝稍降辞色”;“遇其叱咄”“俟其欣悦”,对“先达”的庄重、严肃的态度写得很有声色;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写出了人物的神态。

叙述和描绘的同时还适当穿插议论,使所叙事实的意义得到阐明。在对比自己同那些被绮绣、活甘肥的同舍生之后,点出了敝衣、粗粝的原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里的“足乐者”就是进德修业。这简要的议论表现了人物的志趣。

[4]

积累运用

1.《送东阳马生序》作者是代(朝代)。

2.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嗜学()逾约()叱咄()皲裂()

媵人()缊袍()烨然()容臭()

3.解释下列黑体词的含义。

既加冠()礼愈至()俟其欣悦()或遇其叱咄()寓逆旅()日再食()援疑质理()卒获有所闻()

4.解释下列各组中黑体词的含义。

(1)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俯身倾耳以请()

以中有足乐者()

生以乡人子谒余()

撰长书以为贽()

(2)之:走送之()

当余之从师也()

与之论辩()

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腰白玉之环()

(3)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4)和:久而乃和()

言和而色夷()

5.下面每句都有一个通假字,请找出并写出本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2)同舍生皆被绮绣(3)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6.请用“/”线标出句中的停顿处。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7.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8.作者年轻时的为学之难体现在哪些地方?

9.请举出古人刻苦求学的一个事例。

延伸阅读二则

(一)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①!”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②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注】①当涂:当权。②博士:古时专掌经学教授的学官。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含义。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蒙乃始就学

(4)及鲁肃过寻阳

2.将下列文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甲文是通过和两件事来反映宋濂求学经历的,乙文则是通过侧面反映了吕蒙的学习效果。

4.细读甲乙两文,谈谈宋濂、吕蒙两人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

(二)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4]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馕(zhǎn)粥不充,日昃(zè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明臣言行录》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的黑体词的含义。

(1)晨人持汤沃灌

(2)腰白玉之环:

(3)再适长山朱氏

(4)往往馕粥不充: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3.[甲][乙]两文都有写生活条件艰苦的句子,请你各摘录一句。

(1)

(2)

4.[甲][乙]两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一.基础练习。

1.明宋濂

2.shìyúchìduōjūnyìngyùnyèxiù

3.已经周到等待有时旅店两次询问、请教最终

4.(1)把相当于“地”因为凭,用把(2)代词,代所借之书无实义,不译他无实义,不译我(3)向在在(4)暖和温和

5.(1)支同“肢”。(2)被同“披”。(3)辨,通“辩”。

6.(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7.(1)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的乐趣,不感到衣食条件的不如他人。我求学时辛勤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2)他们的学业要是不精通,德行要是不成器的,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及我的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8.一是得书之难。二是从师之艰。三是求师的行路之苦。四是衣食的粗劣、生活的简朴。

9.示例:东周苏秦读书欲睡锥刺骨。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梁。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晋朝车胤(yìn)囊萤读书。晋朝孙康映雪读书。

阅读训练

(一)1.(1)路(2)曾经(3)才(4)到,等到

2.(1)因此,人们多(愿意)把书借给我。(2)吕蒙用军中事物多(为借口)推辞

3.借书抄录奔走求师鲁肃的言行4.要想学有所成,必须不畏艰辛,虚心求学,刻苦读书;学习的起步晚了,只要坚持不懈,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二)1.(1)热水(2)挂在腰间(腰佩)(3)到、往(4)够、充足

2.(1)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意思。(2)有时夜里疲倦了,就用水洗洗脸。

3.(1)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或: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2)往往馕粥不充,日昃始食。

4.示例: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能够产生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促使学习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志。我们的生活条件不知比他们优越多少倍,我们应利用这优越的条件,学习他们刻苦勤奋的精神,使自己学业有成。

作者链接

宋濂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明朝立国,朝廷礼乐制度多为宋濂所制定,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4]

宋濂是“开国文臣之首”。他坚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强调“辞达”,注意“通变”,要求“因事感触”而为文,所以他的散文内容比较充实,且有一定的艺术功力。

有明一代,开私家藏书风气者,首推宋濂。宋濂藏书始於青年时代。当时,他因元末战乱迁居浦江,於青萝山中筑室读书,因名其楼为“青萝山房”。兵祸之后,官私藏书毁损严重,而宋濂因隐居山中,仍能坐拥书城。明祁承汉《澹生堂藏书红》说:“胜国兵火之后,宋文宪公读书青萝山中,便已藏书万卷。”清载殿泗《风希堂文集》卷二《宋文宪公全集序》则说宋濂“始自潜溪徒浦江,得卷氏藏书之富,首推宋濂”。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