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徐光启,历史给明朝的最后一个机会》阅读答案
 更新时间:2024-04-20 17:00:04

徐光启,历史给明朝的最后一个机会

《徐光启,历史给明朝的最后一个机会》阅读答案

明朝一共277年,入过内阁、掌过相权的人不胜枚举。可取了英文名,信了天主教,写了一部《农政全书》的科学家徐光启,只此一位,别无他人。随便拿本数学书来,点、线、面、直角、四边形……这些名词,统统都是徐光启翻译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徐光启影响了历史400年,注定还要影响一代代更多的中国人。

1593年,已经31岁的徐光启,受聘到广东教书。这成为他命运的转折点。在此徐光启认识了他平生第一个传教士朋友——意大利传教士郭居静。徐光启从郭居静那里知道了天主教的教义和西方科学知识。于是,徐光启当机立断,邀请郭居静到自己家乡传教,西方传教士正式登上了上海的舞台。天主教也向好学又好客的徐老师打开了大门。徐光启38岁那年,他赴京参加会试途中,又有机会认识了耶稣会士利玛窦。三年后,已过不惑之年的徐光启,不仅在科举考试的阶梯上渐行渐高,而且在宗教信仰上也找到了坚定的方向,他接受了葡萄牙传教士罗如坚的洗礼,成为天主教徒,教名Pual(保罗)。

徐光启对西学的钟情,毫无疑问是受益于朋友。比起两个世纪之后,西方传教士在殖民地不甚光明的形象来说,徐光启所认识的传教士朋友,是如此地富有人格魅力。那是一群圣贤之徒,悲悯而智慧的目光凝视着世人,宣扬着忠孝慈爱、改过自新,这和中国的先儒何等相似。与其说徐光启膜拜了上帝,不如说他膜拜了朋友——传教士有他的国度,但真理没有国度,大可拿来“补益王化,左右儒术,救正佛法”。

他看到,这群朋友身上有中国先儒所没有的特点:学有专长,技术兴国。当时的晚明,海外贸易快速发展,社会思想多元化,但政治日趋衰败,女真族的军队在步步紧逼,农民起义的烽火在点点燃烧。徐光启深深地感到,只有关注农兵、崇尚实践,才能延长明朝微弱的呼吸。

42岁的徐光启考中进士,并最终获得“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的职务。他做官也是几起几落。可他始终关心国计民生。他读兵书练武艺,引进和仿制红夷大炮,训练火器营,加强京师的戒备和操练;他兴修水利和技术发明,在天津开辟水田,改革军屯,推广高产作物。虽说对奄奄一息的明朝不可能妙手回春,但至少对百姓的生活、军队的防务,还是颇有益处。

而徐光启主政的最大成就,应该是编写《崇祯历书》。由于钦天监推算日食不准,崇祯皇帝召回了已退休的三朝旧臣徐光启,要他主持历法改革。70岁的徐光启以高度的热情参与到各种测量与编制工作中,他的国际友人汤若望和邓玉函也加盟其中,最终完成了这部用西方天体理论指导古老中国的奇书。

徐光启本质上就是个科学天才。漫长的赶考岁月、繁忙的行政工作,都没有影响到他的科研事业,《农政全书》如期出版,他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对科技的贡献,该从一个甘薯说起。

父亲去世那年,江南水灾,农田尽淹。回家守孝的徐光启对此十分忧心,听一位朋友说起福建一带从外国引进了一种高产农作物甘薯,极易成活。徐光启立即让朋友带来一些秧苗,开荒试种,果然丰收。于是他把种植心得编成小册,发送乡邻。宦官魏忠贤权倾朝野,徐光启拒绝趋炎附势,遭到参劾,再度退休。将积累多年的农业资料系统地进行增广、审订、批点、编排。这就是著名的《农政全书》。

不仅如此,他的翻译天才和中文版《几何原本》,惠及了世世代代的华夏子孙。点、线、直线、曲线、平行线、角、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四边形……这些数学课本上耳熟能详的术语,都是徐光启在400年前定下来的。不但在我国沿用至今,并且还影响到朝鲜、日本。

历时一年,《几何原本》译出六卷,刊印发行。徐光启抚摸着书,感慨道:这部光辉的数学著作在此后的一百年里,必将成为天下学子必读之书,但到那时候只怕已太晚了。

可历史,比他预感的更悲哀。明朝覆亡,清朝建立,权力更迭之间,科学再度被打入了“冷宫”。直到晚清废科举、兴新式学堂时,几何学才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这与徐光启发出的“百年”之叹,又晚了近两百年。

幸而,1633年,徐光启闭上了他才华横溢的双目,终此一生,没有看到他的政治理想和科技理想的双重覆没。只是,历史给明朝的最后一个复苏机会,到底没有被当朝抓住。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徐光启中过进士,官至内阁大学士,但他更是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他在农业、数学、天文学方面均有建树,影响了中国历史400年。

B.认识传教士是徐光启命运的转折点,从他们那里,他开始了解并热爱西学,并且在宗教上找到了坚定的方向。他克服重重阻力,接受了洗礼,成为一名天主教徒。

C.徐光启的传教士朋友和中国古代的先贤们有着极其相似之处,都富有人格魅力,宣扬忠孝慈爱、改过自新,主张学有所长、用技术兴国利民。

D.徐光启做官几起几落,但始终关心国计民生,他熟读兵书,引进和仿制红夷大炮,训练火器营,强化军队的防务,兴修水利,加强生产,改善百姓的生活。

E.由于钦天监依照旧历书预报日食出现差错,皇帝召回已经退休的徐光启,来参与测量和编制工作,改革历法。最终徐光启编写成《崇祯历书》。

答案 选A得3分,选D得2分,选B得1分,选CE不得分。

解析 B项,“他克服重重阻力”的说法欠妥。C项,中国古代先贤们没有“主张学有所长、用技术兴国利民”这一点。E项,皇帝召回已经退休的徐光启是“主持”历法改革,不是仅“参与”。

(2)文章介绍了徐光启的哪些科技成果?意义何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天文学方面:编写了《崇祯历书》,这是一部用西方天体理论指导古老中国的奇书。对我国的天文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②农业方面:将积累多年的农业资料系统地进行增广、审订、批点、编排、编写成《农政全书》,对我国农业有很深远的影响。

③数学方面:翻译的《几何原本》不但在我国沿用至今,并且还影响到朝鲜、日本。

(3)纵观全文,说说徐光启是怎样一个人?(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思想开放。入过内阁、掌过相权,但热爱西学,信仰天主教。②关心国计民生。加强军队建设、兴修水利,提高农业生产。③正直自守。宦官魏忠贤权倾朝野,徐光启拒绝趋炎附势,遭到参劾,再度退休。④远见卓识。针对晚明时期的政治和社会现实,他认为只有关注农兵、崇尚实践,才能延长明朝微弱的呼吸。《几何原本》刊印发行后,他预感到此后的一百年里,其必将成为天下学子必读之书。⑤博学多才。在天文、农业、数学方面均有建树,且影响深远。总之,徐光启是一名思想开放、关心国计民生、正直自守、有远见卓识的官员,又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科学家。

(4)“徐光启抚摸着《几何原本》译本,感慨道:这部光辉的数学著作在此后的一百年里,必将成为天下学子必读之书,但到那时候只怕已太晚了”,而“直到晚清废科举、兴新式学堂时,几何学才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这与徐光启发出的‘百年’之叹,又晚了近两百年”,请联系我们对科学所应有的态度,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作为一个科学家,徐光启有远见有自信,相信自己的数学著作一定有广泛的影响。②作为一个关心国计民生的人,徐光启有忧患意识,担心科学不能及时广泛传播,不能挽救时局。③科学的普及在中国步履太慢,封建制度制约着科学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这也是造成我国近代积贫积弱的原因之一。④我们应更努力地学习和掌握科学,为祖国发展做贡献。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