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3-29 23:24:27

【教材分析】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

课文具体介绍了新近出现的几种特殊玻璃的样子、特点作用。全文共有六个自然

段。课文已经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说得明明白白,教师只要带领学生认真地将课文读熟,并对学生不懂的地方做些点拨即可,没有必要再去进行繁烦的分析。课文语言生动,富有感情,学生对玻璃比较熟悉,对新型玻璃不甚了解,易于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8个新词的意思。

2、能读懂儿童科普文的阅读课文,了解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培养学生科学的兴趣。

3、学会用抓住关键词的方法概括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设想】

学生自学教师引导。

【教具】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玻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但是它的种类不仅仅是我们见到的最普通的那种,还有许多新型的玻璃,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几种新型玻璃。好,一起来念一念课题,“新型”预备起。

看了这个课题大家来推测一下,课文可能会写些什么呢?板书(种类,特点作用),同学们推测到这些,可能还有更多(……)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否写到了大家推测的内容:

在读课文前,老师先给大家提2个要求:

(多媒体出示。)

读通课文,读准生字、多音字。

思考课文中介绍了新型玻璃哪几方面的内容?

2、检查自学:

(多媒体):这些词你能读吗?举手告诉我。其他同学仔细听,看他读的是否

正确:

企图 盗窃 犯罪嫌疑人 束手就擒 电源 触及 砂袋

规定 问世 阻挡 烟尘 废水 临街 藕断丝连 即使

对吗?好,在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2个字。一个是“临”,左边是两竖,一竖长,一竖短。另一个“安然无恙”的“恙”,虽然它不是生字,但我认为也有必要提醒大家,它中间的一竖没有出头,一定要引起注意。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刚才大家读了课文,那么课前你们推测的这些方面课文都写到了吗?同学们真了不起啊,未卜先知,还没有看课文,就知道课文会写些什么了。

三、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那么,我们先来认识一种“夹丝网防盗玻璃”(多媒体)请同学轻轻地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课文哪几句话介绍了这种玻璃的特点作用。

1、认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作用。自读第1自然段,划出写夹丝网防盗玻璃特点作用的句子: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啊,是一篇科普文,所以作者在介绍玻璃时用词当准确,请同学们再把这两句话读一读,划出你认为用的准确的词语。

全班交流(极细、触及、“当……就……”)

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课文,感受课文用词的准确性。

2、用词语或词组概括特点作用:

师:同学们,作者在介绍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作用时写得很详细,我们能不能用简明的话来概括它的作用特点呢?比如说用上一个词语或词组来概括,自己再读读想想。自读思考、全班交流(金属丝网:防盗。你抓住了句中和名称中的关键词来概括很简明也很准确。“报警”:你也很不错,也抓住了关键词。)

随机指出用抓关键词和从名称入手是好方法。

3、小结:

你们看,我们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就能概括出这种玻璃的特点作用。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我们再一起把第一自然段来读一读。

四、概括另四种新型玻璃

课文中还向我们介绍了另外四种新型玻璃,我们能不能也学着第一自然段的方法,简明地来概括一下它们的特点作用呢?你可以去找句子中的关键词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自读2~5自然段,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新型玻璃进行研究。

全班交流:

1、夹丝玻璃:

“坚硬”: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是啊,相当于九十多斤的沙袋猛击仍然安然无恙,真够坚硬的。课文中说用一百磅的沙袋猛击仍安然无恙,谁来说说“安然无恙”是什么意思?是啊,文中用它来说明玻璃非常坚硬!谁有补充?

“藕断丝连”: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什么意思呢?是啊,藕掰断了,里面的丝还连着,文中指玻璃碎了仍粘在一起。所以它的特点作用应该是“坚硬、藕断丝连”缺一不可。

“安全可靠”: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真了不起,用了句子中的一个词语就把它的特点作用都概括出来了。很完整也很准确!

师:好,我们来读读这个自然段,感受夹丝玻璃的特点作用。

2、变色玻璃:

“反射”:有补充吗?“变色”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请同学们注意“还”这个字,说明除了反射这个特点,还有变色这个特点,你看作者在用词的时候是相当准确的,那么我们在概括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一点。还有不同的说法吗?“调节光线”,可以的,也抓住了关键词。

3、吸热玻璃:

“吸热”:你抓住了名字中的关键词。张老师有疑问了,要是在寒冷的冬天也吸热那这种玻璃谁会买啊?看来我们要给它换个名字了,。你们想换个什么名字呢?我想到一个,用“隔热”代替“吸热”,冬天的时候,它把热空气隔在室内,夏天的时候,它把热空气隔在室外,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还有不同说法吗?

“冬暖夏凉”: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你真了不起。用四个字就把它的特点作用都概括出来了。好,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这里出现了一个新词“问世”,谁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4、吃音玻璃:

“吃音”:恩,你从名字入手来概括,可以的,但在这里老师要提醒你和大家,用“吃音”的话,“吃”上一定要加双引号,因为它不是真能吃噪音而是打比方、比喻,可别漏下了。还有别的说法吗?

“消除噪音”:有不同意见吗?“减弱”,现在出现了两种建议,我们来读一读看谁概括得更准确。有意见了,张老师认为应该用“减弱”,你看在课文中它是有特定的环境的“闹市区临街的建筑物上”,因为噪音实在太大了,所以只能减弱不能消除,而前面消除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超过了范围就只能减弱了。消除呢,也包含在减弱里,所以减弱更妥当!

五、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五种新型玻璃的名称,并且通过抓住关键词等方法了解它们的特点作用。张老师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玻璃一定能创造出更大更多的奇迹!

【课后体会】

语文教学是“人”学,应该关注的是人,关注人的生命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我们在课程改革中最响亮的口号与孜孜以求的目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最好途径。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努力尝试着。像我们这样的实习老师都会把课的重点和难点放到对新型玻璃特点内容的理解上。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整堂课就称不上是语文课而是自然课了。语文课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一本基础学科,这就要求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使用语文这个工具,去帮助他们经后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所以,如果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对于学生来说是没有实际的意义的。

学生只是对文本的内容有了比较详尽的认识,可离开了课堂,到了现实的生活中,这些知识发挥不了任何的作用。那么学生在这40分钟的时间里面就作了无用功。结合具体班级学生的特点以及两次试教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我和指导老师发现学生们理解玻璃的特点、作用比较容易,但是较难用简洁、明了的话进行概括。于是我们就把教学的重点放到了教给他们几种简洁、明了的概括方法。

通过又一次的试教,发现学生的概括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在课堂中,学生还有了新的创造,许多好点子都是我事先没有想到过的。这的确是让我又慌又喜,然而可庆幸的是我并没有扼杀他们创新的火花,而是把权力全部交给了他们,自己甘做一个热心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和他们一起去亲历探索的过程。所以学生从头到尾一直学得津津有味,讲得津津有味,他们敢于在无疑处质疑,师生一起共同解疑,学生从中获得了解决问题、自主读书的体验。整节课,学生不仅能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自主探究加以解决,并大胆设想不同方法,发展了发散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能不迷信教材和教师,敢于大胆发表不同意见,难能可贵,并且围绕提出的问题,设想多种解决方案,充分地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张扬。

正如特级教师周一贯所说,阅读教学总是要通过学生主体的认识图式去同化课文内容。这种同化,并不完全是“顺应”,也应当引导学生去质疑、去批判、去否定,敢于给课文挑刺,从小培养学生不盲从权威,不唯书,敢于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批判能力,养成遇事、遇理都能分清良莠、明辨是非的良好思维习惯。“读书须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才有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提升过程;才有撷取信息、对比分析、综合梳理的研究性学习行为。只有遵循这种高效的阅读教学规律:源于文本而又高于文本,凭借文本而又超越文本,才能逐以实现教育的终极关怀:让每个生命时时创新飞扬。

当然,这堂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当学生说出诸如“空调玻璃”时,就不必要再加上一个“隔热玻璃”了,这样就牵着孩子走,太过牵强了。还有当学生讲到“敏捷”时,也没有加以引导,“敏捷”一般是指动作敏捷,反应应该是用“灵敏”比较合适,学生用上了自己想的词语也该给予肯定。另外,在多媒体的使用上似乎还可以更加感性直观化一点,可给学生看新型玻璃的图片,让他们对新型玻璃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样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