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兰亭集序》第二、三段的准确译文
 更新时间:2024-04-25 06:19:29

人在社会上与人交往、进退浮沉的一世中,有人喜欢在室内与人家高谈理想,有人喜欢随自己的喜好放纵无羁。尽管爱好有差别,性情有不同,当他接触到令人喜欢的事物,或遭际得意时,就定会快乐满意,不知老之将至;等到对接触的事物已经厌烦时,感情就会随着事物发生变化,产生惋惜和慨叹了;在先前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顷刻间烟消云散化为陈迹时,还是会情不自禁地由此产生各种复杂的情绪;何况当人的寿命随着自然,最后临近消亡时,(读到)古人说的“死生亦大矣”,难道会不痛心吗?

《兰亭集序》第二、三段的准确译文

(我)常常看到过去的人产生感慨的的缘由,与(他自己的思想情趣)完全契合,没有不面对文章中写的或惊叹或伤感,(但)心中不能明白:本来都知道把死生一样看待、把彭祖似长寿的人和夭折的殇子等同起来是虚妄错误的说法,(但是,有的人却偏要把死生、彭殇等同起来)。后代的人看我们现在的人,也像我们看过去的人(不能明白其中缘由),这是可悲的啊。所以,把当时与会的人一一记下来,并抄下他们的诗作。虽然社会不同,时势变化,但(面对同样的事物)产生感慨的原因是与作者的个人情趣一致的。后代看这本诗集的人,也可能在我的这篇文章中受到启发。

理由:

(1).是骈文,所以在理解“向之所欣…..”“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时,与前面理解“当……及…..”一样应该看作是“在…...时”。这里分别述说了四个人生阶段:青年时“欣其所遇暂得于己”,中年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老年时“向之所欣已为陈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即暮年时,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分别会产生“快然”——“感慨”——“兴怀”——“痛”四种不同的心情:快乐满意毫无拘束——埋怨世事纷繁复杂——惋惜伤感时间流逝——悲哀痛悔一生虚度等种种不同的心情。本段末尾几句,课文标点不妥,翻译“古人云”时,前面应该加上原文省略的“读到”的两字。

(2)课文标点欠妥:“不能喻之于怀”的是什么?应该是下文的“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固:本来,当然。“本来都知道把死生一样看待、把彭祖似长寿的人和夭折的殇子等同起来是虚妄错误的说法,(但是,有的人却偏要把死生、彭殇等同起来。)”这些话是有针对性的,谢安因为“有司奏安被召历年不至,禁锢终身,遂栖迟东土。”参加聚会时在诗中慨叹“万殊同一理,安复觉彭殇”,表达自己不得志的郁闷和愤懑。所以,王羲之也知道谢安明明懂得把死生一样看待、把彭祖似长寿的人和夭折的殇子等同起来是虚妄错误的说法,可他却偏偏“安复觉彭殇”,但是怕后人不明白其中的原由,就像王羲之以前不明白昔人曹操慨叹“人生几何,对酒当歌”的原由一样。郭沫若认为:《兰亭序》兴怀太悲,与兰亭会情境不合。“高高兴兴地在饮酒赋诗”,“《兰亭序》却悲得太没有道理”。那是因为许多人以为王羲之是因美景之乐而乐极生悲。但是王羲之实乃因为“今人”不理解昔人,后人不理解“今人”而悲,非因美景之乐而乐极生悲,非因“修短随化”而悲。他明白“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的道理,有这样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胸襟,怎么会突然乐极生悲,无缘无故地“痛哉”“悲乎”?

(4)在“悲夫”后用“故”字句作结,“故”字既是对上文的总结,也揭示了同上文的因果关系。“列叙时人,录其所述”,紧扣文体,说明结集的内容。是为了明确本序为文的目的,写序为了是让后人明白:“我们”之所以面对同样的美景抒发各不相同的情怀,是因为各人的思想情致不同,从而会对这些诗文有所感悟,不必如作者一样,对古人的“兴感之由,若合一契”而“不能喻之于怀”;告诉读者,作者是为了让后人明白写诗为文“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的道理,不至于再发生“不能喻之于怀”的遗憾。可见,作者真正的目的是借本序让后人明白本诗集的作用。“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阐明写作的意义。

(5)这样翻译,符合是诗集序文的特点,也符合全文构思。容易理解全文的内容和写作目的。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