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牵一发而动全身——关于《山行》“远上”两字注释的商榷
 更新时间:2024-04-25 06:51:36

牵一发而动全身——关于《山行》“远上”两字注释的商榷

牵一发而动全身——关于《山行》“远上”两字注释的商榷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代诗人杜牧的七言绝句《山行》脍炙人口,被收入各种版本的唐诗、古诗选集,也是小学语文的传统篇目。最近,我到小学听课,又一次听一位小学教师讲授了这一课。但是,我觉得它对于对于这首诗的内容及其艺术性却没有真正的把握。我仔细读了一下教材,原来问题就出在小学语文教材的注释上。

《山行》被编入现行小学五年制统编教材的第七册,诗的正文下面有这样几行注释文字:

①远:山很幽深。②上:山很高。

……

按照注释,“远”和“上”都是修饰形容“寒山”的。依照这个注释把上联改写为今文就是:幽深高耸的绵绵秋山上,挂着一条又斜又窄的石径。远远的白云生起的地方,隐约有几户人家。

应该说,这样理解从字面上看也能讲的通。但是,这样看来,这首诗就都成了纯粹写景的诗,没有多少的情致,也更谈不上什么运思了。

笔者认为,这样理解实际上是不准确的。它的不准确在于“远”字和“上”字的解释。这里的“远上”,本来是修饰“石径”的,原本不必作什么注释,人们便可一目了然。它跟“黄河远上白云间”的“远上”是一个意思,或者说,这个“上”字跟我们今人说“北上抗日”“上”是一个意思。即“向着地势高的地方行进或延伸”。而把“远上”特意加了如上的注释,当成了山的形容词,这样理解,结果是割裂了诗句与题目之间的内在联系。

诗的题目是《山行》,诗句自然应当扣了题目起笔,笔者认为,这两句不只是写景的,而是景中寓情、景中寓事。即这二句所写之景实际是写作者的“山行”所关心的问题,——前进的方向和预期的投宿地。这绝不是硬要把每一句诗都要硬拉倒题目上来。因为,不仅是题目点明文旨,而且首句的“寒”字和后文的“晚”字,也告诉我们作者山中行进,天色已晚,到了准备投宿的时候。这样,我们来分析诗的上联,就不难发现它在写景中还透出这样一些信息:

作者“山行”途中,天色已晚——山带“寒”意;宿处尚遥——“人家”“远”在“白云生处”。路径难行——不但“上”行,又是狭窄“石径”,崎岖(斜)。

这样来看,这两句诗就不仅是单纯写景了,而是景中寓事、景中寓情。

应该加以辨析的是,作者写“石径”,目的在于强调路途难行,要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导到赶路上,而绝不是随意写通往山巅的石阶。

带着这样一些信息,再来从整体上品味这首诗,才可以看出作者运思独到的妙处来。如果顺了这个思路去想,那后面自然应该写作者快马加鞭,急忙赶路,不要误了宿头。但是,杜牧深谙诗中三昧,如果那样写下去,诗就一览无余索然无味了。他在前两句一起一承,引导读者形成思维的必然走势之后,却又笔触却陡然一转,非但不写“我”匆匆忙忙急着赶路,而是“停车”赏景,一派悠闲安然之态。这就在文势上形成反跌,这种反跌,自然会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但是,绝句毕竟是绝句,仅有廖廖的28个字,不许宕开太远。作者顺即说明,为么要“停车”,原来是因为枫林晚景决非寻常的惹人喜爱。因为,红叶在夕阳的余辉映照下,呈现了它艳丽色彩的极至,竟然“红于二月花”。作者的这一转,就把红叶的吸引力给予了强烈的突出,给予了每一个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引发了极度的憧憬之情,把读者从寒山晚景的冷寂中,一下跳进了火红灼眼的的画面之中。也使这样简短的四句诗,有了情致,有了波澜,起承转合,跌宕多姿。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