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见解型考点(中考)
 更新时间:2024-04-19 16:27:09

【考点解析】

见解型考点(中考)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中考中“见解型”试题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属于开放式题型中的一类,旨在考查考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这类考题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出现的概率很大。主要是针对阅读中某一问题要求考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试题有难有易。常见的题型样式有:对文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比如:“读了本文,你一定会有很多感悟,请谈谈你对幸福的看法”“请谈谈你对作者观点的看法?”“请你说说对当今中学生阅读现状的认识”“这次牛奶事件给了你怎样的思考”等;由文中的问题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看法,比如:“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种教育方式的看法。”“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我不是个全然不计较的人’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发。”还有一种题型就是根据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比如:“选文中叙写冬英这一人物的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从中不难看出,这类试题在题干上往往有明显的标志,常常会出现“你的看法”“你的思考”“你的认识”“你的见解”等词语,强调的是阅读者自己的感受和启迪,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是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应对技巧】

要答好阅读题,考生要做到: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应对“见解型”考题,也不例外。

有句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考生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段,并结合题干的信息进行判断,看看题目要求从哪个方面来谈论见解、发表看法。有的题是要求考生谈“能不能”的,有的题是要求考生谈“对不对”的,有的题是要求考生谈“好不好”的,有的题则是要求考生谈对主旨或含义的理解的。对这些考生要辨析清楚,这样,答题时方向才明确,才会有针对性地作答。

其次要特别注意答题观点的正确性,特别是那些要求简要分析文中道理的题,考生要注意反复细读全文,对文章的主旨准确把握之后再答题。考生发表的观点既要明确,更要正确。虽然这类题型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要和文章的主旨保持一致,不要偏离主旨,胡乱作答。比如:《高贵的捐赠》有这样一道阅读题:“文中的母亲教育孩子:帮助别人就必须把自己最好的东西给别人。你觉得这个观点对不对,谈谈你的看法。”有的同学这样作答:“我觉得没必要把自己最好的东西给别人,比如:我有一辆奔驰,我要是把它给了别人,我就没有了,我开什么,他有本事自己挣去。”很显然,这位同学谈了自己的见解,但偏离了文章的主旨,更暴露了该生自私消极的心理,因此他的答案是错误的。

最后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洁,条理清楚。下面三种答题模式考生可以根据不同的题型来选择借鉴。用一个表述完整的句子,简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用“总分式”的答题模式进行答题,先用一个中心句来表达观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进行阐释;用“分点分项”的模式来进行答题。

【真题讲解】

一、(2010年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云锦,世博会上的南京名片

南京云锦,被誉为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这一由历史沉淀出的华美织物,在上海世博会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南京云锦雍容华美,内涵丰富。它用材考究,极为奢华,大量使用金线、银丝、孔雀羽等昂贵材料,生产出来的面料可谓“寸锦寸金”。在封建社会曾成为御用贡品。从色彩上看,整个织物金碧辉煌,流光溢彩。相传玉皇大帝为装饰天宫,命织女们日夜织锦,朝为锦云,暮为绮霞。当人们仰望那满天的霞光异彩时,无不为织女们的心灵手巧而赞叹不已。传说归传说,但南京云锦确如彩云般绚烂多姿,瑰丽华美。从图案上看,形象各异,寓意鲜明。它吸收了我国古代传统图案精华,既有象征高洁的莲花,也有寓意多子的石榴;既有龙凤麒麟这等祥禽瑞兽,也有喜鹊鹦鹉之类喜庆小品;既有祈盼长寿的仙翁寿叟,也有活泼可爱的顽童婴孩……无怪乎明末文人吴梅村赞曰:“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

南京云锦工艺高超,巧夺天工,集历代织锦工艺之大成。其织造非常独特,须在5.6米长、4米高、1.4米宽的木质提花机上,由上下两人配合操作方能生产。从设计图稿到完成织物,整个过程如同电脑运算一般精确而复杂。“挑花结本”、“通经继纬”等独特织锦工艺,至今尚不能为现代机器所替代。正在世博会上展出的《九龙图》,更藏玄机。如果变换角度和光线,正中的那条墨绿祥龙便能显现紫、蓝、绿、棕、黑等不同色彩,金翠交辉,奇丽夺目,其精妙的制作工艺唯南京云锦独有。

当然,南京云锦的织造也特别耗时费力。据介绍,两名熟练织工在木织机上配合无间地工作,一天最多也只能织成不满两寸的云锦。诗云:“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这是说织造缭绫的;如果用来形容云锦,则要“扎扎千声不盈寸”了。要是织造大型艺术云锦,耗费的心力更是无法估计。就连六巡江南的康熙皇帝,幸临曹雪芹祖上任职的江宁织造府时,也在诗中感叹“终岁勤劳匹练成”。

南京云锦在继承中创新。以世博吉祥物“海宝”为主题的南京云锦装饰画上,设计师以深浅不一的蓝色,勾勒出8个生动活泼的“海宝”形象。每个海宝的色彩造型各异,甚至连勾边的蓝色都有细微区别,让见惯了传统型云锦的人们眼前为之一亮。还有一幅不到一平方尺的云锦,上面惟妙惟肖地织出一座牡丹花掩映的世博中国馆“东方之冠”。其花色的变化,斗拱结构的光影明暗对比,无不精细入微,配合左上角的世博会会标及主题词,颇具收藏价值。这幅小型云锦装饰画,在牡丹这一雍容华贵的传统形象中,巧妙地融入“上海世博会”的现代元素,为南京云锦的传统工艺焕发青春活力提供了借鉴。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世博会上尽显风采的南京云锦,不正是南京通向更加美好未来的一张城市名片吗?

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怎样才能让南京云锦“焕发青春活力”。

解析:这道题属于见解型考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要答好这道题,考生首先要按照题干的要求细读文段,从中找到自己观点和看法的依据,来保障自己见解的正确。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分点分项概括。

参考答案:在继承中要有创新;在传统内容中,融入现代元素;使用现代科技,提高生产效率(意对即可)。

二、(2010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好望角

□连俊超

老人划着船向岸边驶来。我踏上船板,船身晃荡了几下,荡出去一层层细密的波纹。我回头朝岸边望去,老人问:“岸边像什么?”我盯着那个凸出的尖端,想给老人一个精当的比喻。他乐呵呵地说:“非洲好望角!”我愣住了。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

我不解地问:“您到过好望角?”老人呵呵一笑:“非洲那个我倒是没去过,但我现在不整天都在好望角吗?”他将目光送到了远处的河岸。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立。

“我小的时候,在一本地图册上看到了这个地名。当时我就想,长大后一定到好望角,看看那里到底是个啥样子!可我连小学都没读完,日本鬼子就扛着枪进村了。人们四处逃难,我和爹娘跑散了。后来,我就参军打鬼子、打老蒋,差不多把山南海北都跑遍了。那本地图册一直揣在怀里,行军或休息时总把手放在胸口上摸一摸。”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有一页折起一角,翻到那页,好望角的浪潮就从灰黄粗糙的纸页上拍打了出来,我似乎闻到了咸腥的海浪气息。

“这怎么破了一个洞啊?”

老人笑了笑,眼角的皱纹亲密地挤到一起,说:“鬼子枪子打的,还在我肚子上打了一个洞。”老人微笑着摸了摸小肚子:“解放后我买了很多书,我想,只要把书念成了,迟早会被国家派到国外学习。可书没读多少,又是‘革命’什么的。干脆不念了,这辈子就没有念书的命。那年我托人说了个媳妇成了家。我想,这好望角啊,它就在这张书页里,世上压根儿就没有!”老人向远处望了一眼:“可后来我儿子非说,好望角就在非洲南端。”

“你儿子?”这时,一只白色水鸟从芦苇丛中飞来,落在了我们小船上。老人伸手抚摸着,呵呵地笑了起来:“是啊,后来有了个儿子。不光我儿子说有,连这家伙也“呱呱”叫着,一个劲地说‘有’呢。”水鸟果真朝他吆喝了起来。老人从口袋里抓出一把米粒,丢在船板上。水鸟啄了一阵,在老人头顶飞旋了两圈,飞回了芦苇丛。那里传来了很多鸟嬉戏的鸣叫声。

老人激动地说:“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后来恰好到非洲工作。那次他差点就把我接过去看好望角了。”A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

河上起了一阵风,吹得芦苇“沙沙”地响。老人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老婆子一听就晕了过去。她在床上躺了半年,我想了各种办法骗她,可她就是想走了,谁也拦不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老人的讲述纯净如清澈的河水。

B“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的感觉。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那天我走到村外,在河边一直坐到傍晚。日头把整条河照得黄灿灿的,我跳进河里,游了很远。回头一看,他娘的!河岸跟地图册上画的一模一样。这不就是好望角吗?我盼了一辈子好望角,竟在家门口找到它了。我“哇哇”地叫喊了起来,让老鼻涕眼泪也痛快了一回……”老人“哈哈”笑了起来,笑声随着波纹微微荡漾。

“现在我啥也不想了,我划划桨、喂喂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老人的脸庞像天空一样明净而深远……

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

(选自《今日教育·读写舫》2010年2月)

每个人在追逐“好望角”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不如意,你觉得应该怎样对待?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

解析:这道见解型题较难。考生要想准确作答,需要明确文章的主旨。选文通过老人对“好望角”的追求,其实要告诉我们一个人生道理——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要坚守自己的梦想,要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只有明确了这个主旨,答题时才会有的放矢。

参考答案:“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每个生命的历程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每个人应该首先意识到这一点。在不如意中能够活出如意,方法之一就是至始至终保持并去追寻自己的梦想,用梦想来引导自己的行动,用坚守梦想来冲抵苦难的煎熬。(言之成理即可)

【综合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我们身边的碳排放

□纪双城

衣:“快速时尚”导致浪费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说,从1990年到2005年,全球纺织品产量从4000万吨升至6000万吨。其中“快速时尚”趋势对纺织品生产和消费激增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衣服便宜了,消费者穿过几次就丢掉。但便宜衣服通常以人造材料制成,它们由石油化工原料合成,在这一过程中消耗的能源和排放的温室气体远远超过天然织物。而且,这些人造材料难以回收使用,自然降解也需要很长时间。

食:少吃牛肉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18%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于肉类排气。这一数据足以说明有关“食”的碳排放是如何重要。而在肉类消费中,牛产生的温室气体又是最多的,每生产1公斤牛肉相当于向大气排放3.6~6.8公斤二氧化碳。此外,饲料的生产以及饲养牲畜的农场排出废物也都要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德国健康杂志报道称,如果饮食中有三成热量是来自红肉(猪牛羊等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肉类)或乳制品,一年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约为1485.1公斤,而对应的白肉(鸡鸭鱼等)一年排放量约为1054.2公斤。

住:盖节能房用再生纸

在寒冷的冬季,建筑取暖系统无疑将消耗大量能源。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未来3年北爱尔兰将建造50多套社会福利房,它们的节能效率超出平均水平75%。

在“住”的领域要减少碳排放,不仅包括房屋设计,房间里的各种设备也同样重要。例如:冬季时将空调温度调低2度,夏季调高2度,每年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00公斤;其实卫生纸也有讲究,《新科学家》提倡用100%再生纸做的卫生纸,“尽管它用起来没那么舒服,但每吨再生纤维可减少1.5~2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行:绿色交通

二氧化碳的另一大来源是交通。

在欧洲,交通对能源消耗占到整体能源消耗量的20%~30%。减少出行带来的碳排放,第一步就是尽量选择公共交通。美国公共交通联合会称,公共交通每年节省近53亿升天然气,这意味着能减少1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选自《环球时报》2009年,有改动)

赏析

现在我们人类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为了解决环境带来的各种问题,人们大力倡导低碳生活,绿色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减少碳排放,应该从身边的日常生活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训练

1.作者为什么要写我们身边的碳排放?

2.文章第二自然段画线处主要运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六自然段黑体词“近”能否去掉,为什么?

4.除了文中提到的我们身边的碳排放,你还知道哪种碳排放方式?举例说明。

5.谈谈你对“减少我们身边的碳排放”这一问题的看法。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

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南宋方岳(根据吴小如先生考证)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都是我们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他们君临天下,“率士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桩。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

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在这一类人中,好的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头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槃,落得一个全尸。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多是完满的呢?

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只一个“考”字就能让你谈“考”色变。“考”者,考试也。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要上进,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尽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以周进和范进为代表的那一批进士举人,其窘态难道还不能让你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

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然而那一个“考”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士,考;硕士想当博士,考。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运仍然难免,现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

不完满的人生并不限于中国人,外国的名人也是如此。……

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选自《时代青年》2009年第1期有改动)

赏析

季羡林老先生为我们诠释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不完满才是人生”,并告诉我们只有真正理解了其中的蕴涵意义,才能做到“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也正因为人生的不完满,我们才会不断追求,不断进取;也只有认识到了人生的不完满,我们才会坦然面对一切的成败得失。

训练

1.为什么说了解“不完满才是人生”这一观点会“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2.二-八自然段中,作者是采用由_____到_____、由_____到_____、由_____到_____的顺序来逐层论证的。

3.选取《名人传》中三个名人的事例,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为第八自然段补充事实论据。

4.“不完满才是人生”,那么面对不完满的人生,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藏在木桩中的椅子

□张丽钧

电视上正在播出一档叫做“挑战英雄会”的节目,我边做家务,边有一搭没一搭地瞧。当一个叫卡尔布的德国人登场的时候,我丢掉了手里的家务。

那是个大块头的家伙,拎着一把红色的电锯,慢吞吞地出场了。他要表演的是,用不超过l50秒钟的时间,将一截木桩制作成一个可以承受他自身重量的小椅子。

木桩是普通的木桩,跟扔在我家后院的一截木桩没啥两样。

我看见卡尔布将木桩竖了起来,然后朝主持人晃了一下电锯,示意准备好了。于是,计时开始。

卡尔布娴熟地使用着电锯。笨重的身体一点也不妨碍他灵活的手。电锯与木桩亲密接触,嗡嗡的响声中,被淘汰的边角料一块块应声坠地。一时问,我根本看不出卡尔布究竟是在做椅子的哪一部分,只看到屏幕左下角的电子计时嚣在不停地跳字。两个主持人忘记了解说,只管前倾了身子、张大了嘴巴,呆呆地看看卡尔布的精彩表演。到了后来,连边角料都看不到掉下来了。卡尔布的电锯用他自己才能听懂的语言说着轻重深浅。在我眼中,卡尔布不像是在做木匠活,倒像是在进行一场“行为艺术秀”。

观众一片欢呼!卡尔布从木桩的顶端拿出了一个精致的小椅子——用时仅仅95秒钟!

卡尔布得意地将那个靠背上带有镂空花饰的小椅子放在地上,然后,单脚悬空站了上去。演播大厅又是一片欢呼。

我多么喜欢那个瞬间诞生的迷你椅子啊!我设想着如果把它稍稍打磨一下,刷上清漆,上面再安放一个花儿一样的孩童,那将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我不由想到我国宋代那位画竹高手文与可,他画竹的秘诀是:先让竹子在胸中长出个样儿来,再按那胸中的样儿将竹子搬到纸上。我想,对卡尔布而言,又何尝不是先在胸中制成了一把现成的椅子呢?那个小椅子原本就藏在木桩里了,卡尔布只是花费了95秒钟的时间,将它从木桩中“找”了出来。

在尘世间,“创造”这东西永远是最迷人的。颖慧的心,灵巧的手,常能对凡庸的事物做出非凡的解读。没看卡尔布表演前,我只会将我家后院的木桩。叫做木桩它们呆头呆脑,只不过是木头一截、一截木头;看了卡尔布表演之后,我看那些木桩时的眼神倏地变了!我设想那庸常的木桩里面正藏着一批精美的迷你椅子,只待一把富有灵性的电锯一声轻唤,它们即会列队翩然而出!

其实,又何止是木桩呢?被我们凡庸的眼与心怠慢了的事物尚有很多很多吧?山水里藏着画意,四季里藏着诗情,有谁,愿意带着激情将这旷古的画意与诗情从混沌的背景中解救出来?让它们以一种无比美好的姿态,恒久地存活于喧闹的人间!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2009年第11期)

赏析

“被我们凡庸的眼与心怠慢了的事物尚有很多很多吧?”是呀,仔细想想,在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万象人间,有多少画意、诗情就藏在寻常的事物之中啊!可是我们匆匆的脚步,麻木的神经却往往忽略了美好的存在,我们凡庸的眼和心怠慢了美好。让我们静下心来,睁大眼睛,去寻找、发现寻常事物中的画意和诗情吧!

训练

1.请概述卡尔布在电视节目中表演了一个什么绝活。

2.作者那么喜欢“那个瞬间诞生的迷你椅子”,其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3.第九自然段讲到宋代画竹高手文与可的故事,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文章引用这个故事的作用是什么?

4.品味第十自然段中黑体的词,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5.精巧玲珑的小椅子,藏在呆头呆脑的木桩里。请谈谈你从这则故事中获得的启示。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一包花生

□陈亦权

海啸袭击了这座贫穷的海滨小镇,无数大树和房子被摧毁,包括小镇上唯一的学校——艾莱特小学。艾莱特是这所小学的校名,同时也是个人名,他是城里的一位富翁。

以前,小镇没有自己的学校,孩子们都要走到五里路以外的另一座小镇上去读书。后来,镇长想在自己的镇上建一所学校,就四处奔走,最后在艾莱特富翁那里得到了筹建资金。学校建成后,为表示感谢,镇长把富翁的名字定为小学的校名。但一场海啸把这所学校完全摧毁了!

镇长为此成天愁眉紧锁,他想再次去外面寻求帮助。

几天之后,他敲响了艾莱特富翁的家门。“艾莱特先生,学校被海啸摧毁了,我希望能再次得到您的帮助!”镇长说。“我已经帮助过你们一次了,为什么我要再次帮助你们?”艾莱特说完,转身就往里走。镇长只好无奈地离开,这时艾莱特叫住了他:“你们一定缺少食物,我给你一包花生吧!”说完他把一包花生递到了镇长手上。

镇长回到镇上。孩子们见到他,纷纷站起身来问:“艾莱特先生答应帮助我们了吗?”“非常抱歉,艾莱特先生只给我们这包花生,就这么一些,我只能分给每人几颗。”校长带着愧意说。孩子们看着镇长手中的花生,纷纷沮丧地低下了头。“不过,如果把这些花生种到地里去,不就可以长出许多花生吗?”镇长说。“太好了!我们的学校废墟旁边就有一块空地,就把这些花生种到那儿去吧!”孩子纷纷应和着说。说干就干,镇长立刻和孩子老师们一起动手,给那块空地锄了草翻了土,把花生种了下去。时间一天天过去,花生在孩子们的照看下发了芽,长出了绿叶。那一小包花生竟变成一大片绿油油的花生地。

一天,镇长从这里经过,看到了这番景象,心想:___________。于是镇长就每天带领孩子们一起清理废墟,捡石头、锯树木。半年之后,原先的废墟上已经堆起了一座小山似的石头和木料,但是要造一所学校还远远不够,镇长再次陷入了沉思。

这天,镇长正呆呆地看着在太阳下读书的孩子们,突然听到从远处传来一阵“嗒嗒”的马蹄声。一辆豪华的大马车往这边驶来,车上坐着的竟然是艾莱特富翁。富翁从车子上跨了下来,朝那片绿油油的花生地看了看,问:“这是?”“那是您资助给我们的花生,我们没有吃掉,种了起来!”镇长说。“哦!”艾莱特带着赞赏的神色点了点头,接下来又指着那一堆材料说,“那又是什么呢?”“我们没有钱用来造学校,只能自己动手,那就是我们自己准备的材料!”镇长说。艾莱特点了点头,围着正在读书的孩子们转了一圈,然后坐上马车离开了!

三天后,镇长收到了一笔足以重建学校的汇款和一封信,信上写着:“尊敬的镇长!你对孩子们的爱深深感动了我,虽然校园依旧没有重建起来,但我看到了那么多的石头和木料,虽然一包花生没有填饱你们每个人的肚子,但我看到了那么大的一片花生地!我为我资助给你们一包花生深表愧疚,但我只是希望我所帮助的人,并不是一有困难就想着让别人帮忙的人,而是本身就热爱劳动的人。真正改变命运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劳动!”信的落款上,写着的名字是——艾莱特。

(选自《意林·少年版》2010年第4期,有删改)

赏析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真正改变命运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劳动!记得郑板桥也曾有过类似的诗句:“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是的,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奋斗,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也只有靠自己的辛勤付出,才会拥有一片湛蓝的天!

训练

1.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方框内写出主要的故事情节(每处不超过4个字)

①—筹款遭拒—②—③—富翁来访—得到善款

2.阅读第六自然段,按要求答题。

(1)黑体词语“这番景象”指什么?

(2)请结合语境,在横线处补写镇长的心理活动(30字左右)。

3.文章主要刻画了两个人物,一个是镇长,一个是富翁,你最欣赏哪个人物?请说明理由。

4.结合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谈谈你对链接材料中受助者家长的看法(字数不超过80字)。

【链接材料】丛飞,深圳著名歌手,在他37岁的短暂人生中,先后参加了400多场义演,捐赠钱物近300万元,是178名贫困孩子的“代理爸爸”。丛飞身患重病后,曾接到受助者家长的电话:“你不是说好要将我的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吗?他现在正在读初中,你就不肯出钱了?你这不是坑人吗?”当对方得知丛飞正患病住院没钱继续捐助时,就问:“那你什么时候治好病出来挣钱啊?”

一、1.为了要告诉我们从日常生活入手来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2.列数字,准确说明了在肉类消费中,牛产生的温室气体是最多的。3.不能,因为公共交通每年节省的天然气只是接近53亿升,并非确指,去掉后与事实不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示例1:化石燃料的燃烧。示例2:动植物的呼吸。示例3:燃烧秸秆。5.略。(言之成理即可)

二、1.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样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创造和谐环境;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2.①理论事实②海内海外③由古及今④地位高地位低3.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虽成功却饱受了双耳失聪的痛苦;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留下传世的杰作,但其一生却遭小人嫉妒与污蔑;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了一系列文学巨著,却被教会宣布为邪教者和反叛者。4.虽然人生不完满,但我们要不怨天尤人,正确面对;要积极进取,努力上进;要享受过程,把不完满变得相对完满。

三、1.用95秒钟的时间,将一截木桩制作成一个可以承受他自身重量的小椅子。2.“创造”这东西永远是最迷人的,颖慧的心,灵巧的手,常能对凡府的事物做出非凡的解读。3.胸有成竹用大家熟知的故事,让读者更容易明白卡尔布获得成功的原因。4.这些词语把木桩、椅子和电锯都拟人化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创造力可以把庸常的“木桩”变成精美的“椅子”(意思对即可)5.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回答能扣住文本,清晰地阐释自已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因我们的熟视无睹而变得平庸。我们若能时时以新鲜的目光和灵动的心去看待平凡的生活,勤于实践,勇于创造,生活就会充满诗情与画意。②如果我们在做每一件事之前,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先用心观察、研究,考虑成熟之后再实施,成功的几率就更大,也就会把事情做得更完美。

四、1.①学校被毁②种植花生③准备材料2.(1)花生在孩子们的照看下发了芽,长出了绿叶。那一小包花生竟变成一大片绿油油的花生地。(2)既然付出一点劳动就能使那一小包花生变成这样,那为什么不能自己动手造一所学校呢?3.镇长:着重谈他对学生无私的爱与关怀。富翁:能捐资造学校,并且告诉我们真正改变命运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劳动。4.受助者家长的看法是错误的。他们一有困难就想着让别人帮忙,其实真正改变命运的永远都是他们自己,是他们自己的劳动。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