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借虚词之力 提升语文阅读教学
 更新时间:2024-04-20 21:01:37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虚词直到高中阶段才纳入教材“正堂”的语法知识,在初中教材体系中直至八年级才仅在附录中出现,注意只是“附录”,并未纳入严格意义上的必教必学范围。按照教材这一编排体系,从语法角度而言,在初中阶段,虚词充其量只是一个“配角”。但语法地位上的弱势并不影响其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关注虚词,发掘虚词蕴藏的潜力,不论从阅读教学的点上还是面上,对于提升阅读的思维品质,滋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都有着很大的作用。

借虚词之力 提升语文阅读教学

一、借助虚词,长文短教。

文学作品的教学目的有多个角度,我们可以把让学生形成文本的图式作为目的,也可以以提高学生的作品欣赏能力为目的。如果是后者,那么在有些篇目的教学中,以虚词为契机,则能迅速地进入作品赏析,实现长文短教。

比如《社戏》这一经典篇目,如果以让学生形成文本的图式为教学目标,由于此文的长度与深度,往往要耗费较多的课时去理清层次,分析文意,而且这样做会将文章的内在情感打破,造成对作者情感理解的割裂,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所以这未必是最佳的教学选择。而《社戏》的内容十分吻合初一学生的兴趣,从欣赏的角度入手,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又能教会他们欣赏文学的本领,同时还能使学生潜意识里排除对鲁迅作品的畏惧感,扫除“一怕周树人”的阴霾,为以后鲁迅作品的教学铺路,因而可能是较合适的目标定位。而虚词则在这个定位中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妙用,能使教学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佳的成效。

《社戏》末句“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过那夜似的好戏了!”中有两个虚词——“再”,充分流露出了作者对“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的爱恋与怀念。教学时通过抓住虚词设计朗读可以使这种情感充分的形象化,既能使学生未入文章先有情,又能使教学牵一发而动全身。故而我们可以抓住这两个“再”字设计问题:

两个“再”字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是什么原因让作者如此喜爱与怀念“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呢?

围绕此问题,让学生从文章中去探究豆好吃,戏好看的原因,这样做虽未分析文章结构,但只要学生发现了“受到优待、看戏难得、途中景美、偷豆有趣、公公送豆”是豆好吃,戏好看的原因之后,文章结构就不理自顺了,更为有利的是:以最快的速度直切要害,把握情感,让学生领会了欣赏的秘妙之方,爱上了鲁迅的文章,实现了长文短教,提高了课堂效率。

不仅是《社戏》,鲁迅的《雪》《藤野先生》等同样可以抓住虚词,直指欣赏殿堂。

二:借助虚词,浅文深教。

语文教材中有些篇目篇幅短小,内容上一览无余,无需深思即可明了其意。这些作品似乎只是一个情感教育的载体,无需探究。事实上很多教师也是这么做的,这就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用暴殄天物是绝不为过的。这些文章即浅文,浅文是可以深教的,难就难在我们能否发掘出浅文里埋藏的“深”来。在处理这些浅文时,我们有时可以从虚词入手,寻找文章的突破口,达到浅文深教,实现文章的价值。

比如人教版七上的《蝉》,简短的三百来字传递出“要好好的活”的道理。初一学生理解起来不废吹灰之力。教学时如按一般的文本教学进行设计,很难上出语文特色,很难吸引学生的心神。仔细研读文本,我们会发现躲在字缝中的虚词是作者传情达意的关键所在,倘若去掉虚词,则将文不成文!以“虚词”为宗进行文章的教学,将是本文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此文围绕虚词进行教学的实录案例《借虚词张力抒心中情怀》刊发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2年第4、第5期,现将设计思路呈现于下:

《蝉》中,“烦人”贯连文章前半部分,文中作者“烦”之情感因过于明了而难以使学生动心,在此中情况下,我首先让学生阅读删去虚词的语段,再逐步呈现原文。

杜鹃花没零落,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知知不休的,

杜鹃花没零落,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知知不休的,(使事忙的人听了烦。)

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更知知不休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第一次删去虚词和“使事忙的人听了烦。”请生体会情感——读不出“烦”。第二次加上“使事忙的人听了烦。”体会出“烦”。第三次出示原文,比较哪个更烦,层层深入体会虚词的妙处,在这个过程中,加以朗读指导,使学生入心地体会虚词的作用。以此种方式阅读有关“烦人”的语段。

最后,出示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虚词的妙用,达到理解与表达相结合。

“我认为:这个句子中的‘’字(词)用得好,它体现出作者的感情,作者仿佛在说:‘蝉啊,你’。”的句式说出你的理解。

这样就使得理解与训练,思维与表达相结合。

同理,以此方式教学文章下半篇有关作者“宽恕”蝉的语段。

通过这一设计,学生对文章的情感深有体会,再次朗读时,那种发自肺腑的心声已于声音中传递得淋漓尽致。对蝉生命的认识已从道理的认可转变成情感的认可,学生的心灵从表面的无谓转变成震撼,灵魂获得了滋养。

三、借助虚词,激越情怀

孙绍振老先生在其《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的扉页题词上就赫然写着:“在语文课堂上重复学生一望而知的东西,我在学生时代对之就十分厌恶。从那时我就立志,有朝一日,我当语文老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觉到又读不出来,或者以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孙先生的话朴实深刻,入木三分;孙先生的字遒劲有力,犹如苍龙。其言其字,为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迷途中点亮了一盏航灯。每每见之,我的心不禁感慨万分。是啊,身为语文教师,我们的职责不仅是传道授业,更是要让学生懂得“于无声处听惊雷”、“此时无声胜有声”,体察庐山真面目,感悟“一览众山小”。只有如此,我们的学生才有可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有可能“一代新人胜旧人”。

孙老的“一望而知”与“一无所知”,指的不仅仅是语言的理解程度,也包括情感的投入程度。很多时候,我们的情感是沉伏于心底的,譬如对于某些先进的言行,我们不否认它的正确性,但又有多少次从内心里获得深刻的感动并化为自身的言行的呢?究其原因,是我们的心灵蒙尘太厚了。作为语文教师,在学生该动情却无动于衷的时候,我们所需做的就是擦拭出文字的火花,以此打开学生封闭的情感,烛照其尘封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正真的情感教育目标。

比如教读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时,多数学生自认为明了诗歌的爱国情怀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依然大讲特讲诗人的爱国情,学生肯定会觉得你无聊透顶而眉峰紧锁。因为粗浅的文字使他们不自觉地认为早已无师自通地懂得了诗歌的主旨。而事实上,他们知道的只是一个皮毛。对于粗浅文字下深藏的奥妙,他们很可能一无所知。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又该如何拨动这一潭平静的心湖,让其鳞浪层层,春波荡漾呢?很简单:抓住诗歌中“然后”这一虚词,激发他们尘封的心灵。

我们可以运用“最后”与“然后”作比较,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比较思考,咀嚼出“然后”的意蕴。当我在课堂上抛出“孩子们,让我们关注‘然后’一词,从‘然后’这个词中你读出了什么吗?”这一问题后,时间之流似乎已经凝滞,但是渐渐地渐渐地,浪花一处处的飞溅了起来:

生1:“然后”写出了诗人对死亡的无所畏惧,从容赴死,刻画了一个爱国者坦然地迈向刑场的雄赳赳气昂昂的慷慨从容的气概。

生2:“然后”让我想到了“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夏明翰。

生3:“然后”让我看到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生4:“然后”让我想到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的临危不惧的须眉风骨。

生5:“然后”更让我们想到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的壮烈!

师:是啊!一个“然后”,我们读出的是慷慨悲壮的英雄气概,是视死如归的大义凛然,是一个个名垂青史的豪杰志士。那么孩子们,当诗人艾青写下这力敌千钧的“然后”之时,你的心中对爱国情怀有新的体会吗?

生6:那不只是一个悬挂在神龛上的爱国情,那分明是一个气冲斗牛,铁骨铮铮的男子汉哪!有时它是需要以生命来践行的。在我们当今这个时代,我们不用再如前人那样抛头颅洒热血,但我们需要用我们的行动去实践这个社会的良知。车上你给老人让座了吗?家里你给父母递过一杯清茶吗?学校里你给你的老师尊敬了吗?同学间你伸过友谊之手吗?这一点点都是爱国洒落在每一个角落的星星。爱国需要从身边做起。艾青用他的文字让我们的心灵经历了一次洗礼!

师:说得太好了!我们将“然后”变成“最后”如何?

生:这是万万不可的。“然后”有着继往开来,延绵不绝的生机,而“最后”里有的只是日暮图穷,冷落萧条得无奈与感伤。艾青的文字真的是太妙了。

师:是啊,爱国在语文中不只是一个口号,他是一个个韵味无穷的文字,是文字里深藏的形象与情怀。

“然后”这个虚词是《我爱这土地》的密码。抓住这一密码,让学生思考其所蕴藏的深意,切实地感受诗人那气冲斗牛的爱国豪情。这不仅能挖出文本的深意,达到深度教学。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诗歌在平淡易懂的表层下所蕴藏的万钧之力,认识到汉字的无穷魅力,懂得咬文嚼字的重要性,为其阅读鉴赏打开了一道天光,更使其心灵经历了一次爱国的洗礼,从而将课堂的三维目标融为一体,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如果说,每一篇课文就是一座文学的殿堂,那么,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来到这一座座殿堂的门口,交给学生开启大门的钥匙,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让他们在语文的殿堂中学习语言、欣赏文学、感悟人生。在此过程中,虚词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一把开启大门的钥匙,一根不可或缺的支柱。关注虚词,相信我们的语文阅读课堂会别有洞天!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