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指导: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对策
 更新时间:2024-04-20 16:51:11

近年来,由于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仅新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且高考试题中对文学作品阅读的考查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散文阅读,由于其篇幅短小,文字精炼,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意蕴深邃,可操作性强,所以越来越受到高考命题者的喜爱,继1998和2000年之后,2001年又一次考查了散文阅读。正是基于此,高考复习中,文学作品的阅读尤其是散文的阅读应该引起广大备考师生的重视。可长期以来,在这个问题上,不少备考者存在以下两种错误做法:一种是泛泛对待,把散文和小说、诗歌等放在一起,只就现代文学作品阅读的一般规律或《考试说明》中的几点要求泛泛而谈;另一种是以练代讲,通过做大量的散文阅读练习,以期达到提高的目的。这两种做法,前者是由于对散文阅读缺乏应有的重视,或者是对散文阅读的复习觉得难以下手,不得已而采取的办法,其效果可想而知;后者是对散文阅读缺乏必要的研究,只是寄希望于学生在练习中的自我领悟,另外训练题的针对性也不可能很强,结果自然事倍而功半。那么,到底散文阅读的复习怎样才能做好呢?通过近几年高考复习的亲身实践,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参考:

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指导: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对策

一、依据散文的文体特征,结合以往高考试题,引导学生深思散文的形神关系,理清散文的行文思路。

散文文体的最大特点就是形散神聚。只有真正的认识并很好的理解了散文的这一特征,才有可能真正做好散文阅读。很多应试者觉得散文抽象,读后往往不知所云,做起来又常常无从下手,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从文体特征人手。例如1998年高考散文阅读《报秋》,无论是当时的考生还是现在备考的学生,做起来都感觉到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分析文章,弄清所写事物、事情之间的关系,就不难看出文章描写的主要对象是玉簪花,其主旨是从玉簪花极强的生命力和芳香的气味中得到启示,体味到一种悠然自得、面对现实的人生态度。这样,作者为什么吃惊?作者为什么怅然?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等问题就不难找到答案。2000年高考散文阅读《长城》,不少考生对第二问(作者)又是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不知如何回答,有的即使答了也不全面。其实,我们联系全文,深思形神关系,就会看出:作者写长城过去和现在的种种,实际上就是以长城为载体来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进行反思,现实加以评说,未来予以展望。写长城主动敞开胸襟迎接四面八方亿万游人的登临,不正显示出今天我们中华民族开放的态度和强烈的自信心吗?这样,问题的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再看2001年高考散文阅读《门》,文中写到各种实实在在的门,介绍了各种各样的开门方式,不少学生在阅读时很容易把目光停留于此而感到无所适从,既耽误了阅读的速度,又影响了答题的质量。可是,如果我们依据散文的文体特征加以深思,就会很快看出以上这些不过是文章的零散的形,作者不过是赋予门以象征意义,写出自己对人生的独特感悟,文章的主旨显然是在对门的象征意义的理解上。这样,我们就会很快确定文章有效的阅读区间,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

总之,依据散文的文体特征,深思散文的形神关系,有助于我们准确的理解散文,理清散文的行文思路,从而迅速的找到问题的答案,避免犯主观臆断的错误,不至于闹出像开门的含义是:把门打开这种类似的笑话。

二、结合平时阅读,认真做好归纳,熟悉散文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主要是指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上的技巧,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知识的技巧。散文阅读还常常考查这些内容及其作用,不少考生最怕的就是这种题型。一遇到这种题型,他们总是感到无从下手,要么随便乱扯,要么干脆空着,有的虽然答了一点,但与标准答案尚有一段距离,答后也觉得最没把握。那么,对这种题型是不是只能靠碰、靠撞呢?其实不然,它也有迹可循。一是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文学作品类课文讲读中,对文章的艺术手法、语言特色等要讲清讲透,要让学生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比如描写和议论、领起和过渡、对比和烘托等等。二是要在复习时善于引导学生做好这方面知识的归纳。例如,表达方式: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抒情等)、议论、说明;表现手法:象征、铺垫、烘托、衬托、对比、人称等;结构手法:线索、转换、过渡、照应、详略等;语言修辞:描绘类(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对偶、排比、反复)、语气类(反问、设问)等等。三是结合这类题目答案的评讲,强调学生要特别注意:在作答表达技巧的作用时,不能照搬以前所学,一定要结合文中相关的内容,联系文章的主旨。不妨参照这样的格式:这儿写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什么作用(联系该段的中心或散文的神)。只要做到以上三点,再答表达技巧题时,自然就会得心应手。如1998年高考散文阅读《报秋》中有这样一道题: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答时,我们的思路如下:⑴文章主要写的是玉簪花,写太阳花是为写玉簪花服务的;⑵由本段内容可知,太阳花连死不了都种死了,而玉簪花却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这是反衬的表现手法;⑶这几段重在突出玉簪花极强的生命力。由于题目要求不超过12个字,我们将上述内容加以概括,自会答出诸如反衬出玉簪花极强的生命力之类近似标准的答案。

三、研究考点要求,摸索命题思路,寻求答题捷径。

上面谈到的两点是我们做好高考散文阅读的关键,那么在具体答题时,有无捷径可寻、有无技巧可言呢?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我们认真研读《考试说明》中关于现代文阅读的考点要求,就不难发现,第二卷中的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重在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综合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也就是说,命题者在命题时不能脱离上述要求而必须设计出与考查这两种能力相对应的题目。这就为我们去寻求答题捷径喂了一颗定心丸。分析近几年高考的散文阅读题,我们不难看出:对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主要是通过考查作品的思想内容来实现的;而对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则主要是通过考查作品的表达技巧来实现的,它常伴有作用、好处、妙处等字眼。这二者所占的分值大体相当。这样,我们就可以把高考散文阅读题简单的归纳为考查作品的思想内容的分析综合题,考查作品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评价题,以及综合考查这两种能力的(鉴)赏(分)析题(多以多项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等三种题型。不同的题型就自然有着不同的答题方法。分析综合题考查作品的思想内容,因而答案必须在文中找。只要直接摘录或提取要点(摘要)或抓住主要内容、运用关键词语归纳,就一定能答出正确的答案;鉴赏评价题考查作品的表达技巧,因而答案既要依据原文,更要跳出原文,联系过去所学,注意答题规范;而赏析题的答题方法自然就是上述两种方法的综合,由于是以多项选择题而非主观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也就降低了。

下面我们不妨以2000年高考散文阅读《长城》为例,简单的演示一下这类文体的答题技巧: 长城

鲍昌

因为深秋的季节已至,下山的时间已晚,我看见落日熔金,照得你如火嫣红。在猎猎西风扑剌下,砖缝间的野草开始黄枯,基石下的酸枣变了颜色。这时,听不见秋虫之低吟,却在仰天一瞥时,看到了黄云间的归鸿。

那是沿循昭君出塞的老路吗?那是飞向苏武牧羊的北海吗?在伫立的凝思中,我想象那飞鸿乃是悠悠岁月的见证。曾几何时,黑云掩没了月色,雨雪纷纷地袭来,胡马长嘶,篥哀鸣,狼烟在山头升起,矢刃在石间摧折;当将军战死、燕姬自刎、旌旗横倒、死尸相撑,战场上的一切声音沉寂之后,只有红了眼睛的野犬在吞噬谁家的春闺梦里人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

于是,在人们的一种执拗的幻想里,你被建造出来。那是自我保护、自我心理平衡的幻想。墙高六七米,墙厚四五米,随山就坡,险峻万状,自渤海之滨,绝荒漠,蜿蜒竟达六千七百公里。戍楼高耸,斥堠连绵。你用一座座雄关,卡住咽喉古道,钩成北门锁阴。这使得互市的商旅,为之蹙眉;却又使历代的皇帝心中安泰,他们自以为统治下的中央之国固若金汤,无求于人,万寿无疆。

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

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不再是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的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

正因为如此吧,现在你敞开胸襟了。你毫不羞怯地迎来了四面八方的亿万游人。他们之中有总统,有商人,有教师,有学生,有开心的演员与体育明星。照相机咔嚓咔嚓响着,但响声又被哗哗的笑声淹没。我不知道他们各自的目的,但是他们来了,来了。他们的来,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我看到一位风姿潇洒的外宾,踏上烽火台的顶端,向什么人频频飞吻,接着高举双臂,做成一个V字,仿佛向着美好的未来,发出爽朗的笑声。

哦,长城!我不知你对此作何感想。你那虽然古老但仍坚固的躯体,愿意接待异域殊方的杂色人流吗?你能承受住历史的再冲荡和新世纪的胎动吗?

你不语。你扎根的纠墨群山不语,并晴洁气爽的长天也不语。

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

21.这篇散文中,⑴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是什么?⑵又是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

22.这篇散文中,⑴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⑵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23.最后一段写道: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⑴这段文字与倒数第三段的关系是什么?⑵联系全文看,这段文字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2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从黄云间的归鸿联想到昭君出塞的老路和苏武牧羊的北海,借飞鸿作为悠悠岁月的见证,从描写眼前的实景转向对历史的回顾。

B.作者借谁家的春闺梦里人代指阵亡的将士,更加重了回顾历史时的凄婉的色彩。

C.却又使历代的皇帝心中安泰万寿无疆这里作者用的是反语,是对闭关锁国政策辛辣的讽刺。

D.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归来了,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历代封建王朝和亲政策每每遭受失败的痛惜和反思。

E.文中描写一位风姿潇洒的外宾登上烽火台后喜不自禁的细节,主要是为了表达作者自己内心的喜悦。

答题时,除了深思文章的形神关系,领会作品的主旨外,依据上述答题技巧,我们可首先对所给题目的题型作出判断。不难看出:21题的两小题和23题的第二小题属于分析综合题22题的两小题和23题的第一小题属于鉴赏评价题而24题就属于赏析题了。然后,我们从原文中或摘录、或摘要、或归纳,就很容易得出第一种题型的答案;依据文段内容,结合过去所学,也能较好的拟出第二种题型的答案;至于24题,可结合文章的主旨、语句所在的上下文和表达技巧方面的有关知识,认真分析,作出较准确的判断。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