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开江中学2011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04-28 00:29:32

内容预览:

开江中学2011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开江中学2012级语文月考试题

语 文 (一)

试卷命制 黄宗仁

(本试卷共三个大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面四组带点字的拼音中,有一组错了两个拼音的是( )。(2分)

A沁(qìn)园春 容赦(sè) 解剖(pāo) 强聒(guō)不舍

B咀嚼(jué) 省(shěng)悟 诓(kuāng)骗 前仆(pū)后继

C怡(yí)情 狡黠(xié) 诘(jié)难 吹毛求疵(cī)

D汲(jí )取 论(lún )语 彷(páng)徨 锲(qì)而不舍

2.小明同学在网上浏览一段话时发现错别字并进行了修改,他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小刚同学数学成绩比较差。本学期,他专功数学,上数学课由为认真,专心致致听课,课后还挑灯苦练。皇天不付有心人,经过努力,成绩终于补上去了。

A.“专功”改为“专攻” B.“由为”改为“犹为”

C.“ 专心致致”改为“专心致志” D.“不付”改为“不负”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那些满带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B.生活中有无穷无尽的快乐,就看你是否懂得寻找。

C.虽然小草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钦佩。

D.桂林那些巧夺天工的奇山胜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令”是一种敬辞。所以,我们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父母时,可用“令尊”和“令堂”这样的称呼。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降职贬官,因为中国古代以“右”为尊。

C. 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

D.“诸子百家”中对后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学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5.下面几句话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这微笑有时变成放声大笑,但是,其中蕴含有哲理的忧伤。①对于弱者,他是安抚者。②他使压迫者不安,使被压迫者安心。③以怜悯安抚百姓。④对于强者,他是嘲笑者;⑤以嘲笑对付权贵。

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⑤③② C、④①②⑤③ D、①④②③⑤

6.下面这首诗,所写的节日是 ( ) 。 (2分)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重阳 B.中秋 C.端午 D.除夕

7. 汉字的结构很奇妙,有些字被拆开后,可以有新的理解。请仿照示例,根据你的理解和想象,对下列字进行全新的阐释。(2分)

示例: ?债:欠了别人的就要偿还,这是做人的“责”任。

?您:我的心上只有你。

(1)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根据下面的提示或语境填空。(6分)

(1)《卜算子·咏梅》词中表达陆游高洁品质的诗句是

(2)白居易擅长刻画劳动人民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的变态心理,深刻的揭示主题,《观刈麦》与《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心理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前三句中全用名词营造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意境,而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也有一联“ ”,与此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阅读与感悟 (40 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3题(14分)

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适当也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使人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淹没了。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是把探察外界误以为探讨自己。

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永远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到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以“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作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这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束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

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子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9.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是一个 关系的复句。( 1分)

10.中国传统教育里“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作者所体会到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3分 )

答:第一问 。

第二问

11.句子中加着重点的“想像力”和“有计划”两个定语能不能删去?为什么?(2分)

答:

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一个事实论据,并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作用。(3分)分)

事例: 。(1分)

作用: 。(2分)

13. 本文所在的这个单元是一个议论文单元,本单元还有一篇文章是《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

一个》,文中论述了创造性思维必需的三个要素,它们是(1) ,

(2) , (3) 。

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 。(5分)

( 二)阅读《把沙包丢进我回忆的风中》完成14-18题(12分)

那天小学同学聚会,忽然说起小时候玩儿过什么,大家慨叹:我们玩儿的东西那么有限,几乎不用费父母一分钱。其中一个人说,可又是那么难忘。

这个人就是我。为什么我忘记不了那些寒酸而快乐的日子呢?就像我玩过的沙包,其实早就丢进记忆的深井里了。什么时候想起,都有软软的酸疼在那里。

--放学后,我们随便谁嚷一嗓子,“丢沙包了”,都来不及吃饭,慌张地跑到一起,然后丢了起来。

两边是两个扔沙包的人,中间可以有很多人,打上谁,谁就要下来,然后替换两边的人。而那小小的沙包,不过是一个长约5-10厘米的正方形,用碎布缝制的,大多都是大人们再也不用的布头,以蓝色和绿色、灰色居多,那个年代,应该就是那种颜色吧?偶尔有一个艳丽的沙包,便遭到大家的嫉妒,也坏得快,因为里面装满了沙子。所以,有时沙包打在身上也是很痛的,可那种痛,是快乐的痛,下去的人,拼命地想打中上面的人,而在上面的人,奔跑着躲藏着,左右躲闪的过程中,快乐的尖叫一声声传来,真是快乐如风的童年,当我们带着一身臭汗回家时,想的是,明天,明天什么时候可以再玩儿?

那时,有个叫于二妮的人被我们叫做笨猪,她永远打不到别人,所以,永远是在下面丢沙包的,有一次她几乎哀求我们说:“让我上去一次吧,好吗?只要一次。”我们没有答应她,反而骄傲地说:“凭本事啊,有能耐就打到我们啊。”非常地自负。她就那样一直打着,一次也打不着,我们给她起了外号叫于二傻,只有傻瓜才一次也打不到别人。

后来我们考上不同的中学分开了,再后来,我听到的消息是她在一次上学的路上出了车祸,十六岁的于二妮,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我对别人说过,如果能让于二妮活过来,我可以永远让她在上面,我在下面打。

但她再也不会回来了,就像我们的童年再也不会回来了,很多东西,都是不能再来的,何况时光?

那天看到邻居的孩子玩儿美国的机器人和韩国的流氓兔,我问他:“你玩过沙包吗?”他抬起头说:“什么是沙包啊?”

我没有和他解释,现在的孩子都是一个人的世界,一个人玩着他们孤独的玩具,是的,孤独的玩具,无论那玩具多么刺激,价值不菲,但是,他们不知道,一个不要钱的沙包,可以让整个童年那么闪亮,可以让一帮小伙伴玩儿出一身臭汗来,到今天我才明白,我是多么怀念那一身臭汗啊。

14.选文的线索是什么?(2分)

答: 。

15.选文第一段说:“其中一个人说,可又是那么难忘。”结合选文,请说一说为什么“那么难忘”? (2分)

答:

16.请谈谈对选文最后一段的理解。 ( 2分 )

答:

17.选文说:“就像我们的童年再也不会回来了,很多东西,都是不能再来的,何况时光?”你觉得还有哪些东西是“不能再来的”?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二妮什么样的情感?(3分)

答:

18.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选文,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

以美国《读者文摘》所刊摘的一个人生算式为例:一生以60岁为标准,共计21915天。其中睡眠占用20年,吃饭占用6年,娱乐玩耍占用8年,穿衣梳洗打扮占用8年,行路、旅游、堵车占用5年,生病3年,打电话1年,上卫生间1年,闲谈70天,擦鼻涕10天,剪手指甲脚趾甲10天……最后仅剩余10年!

答:

(三)、阅读下边两段文言文,完成19--24题。(14分)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9.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2分)

A、苟富贵,无相忘 苟:苟且 B、会天大雨,道不通 会:适逢

C、伏尸二人 伏: 使动用法:使……倒下 D、长跪而谢之 谢: 道歉

20.翻译下面文言语句。(3分)

(1)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译文:

(2)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3)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译文:

21.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

根本原因是 。

22.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2分)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潜台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臣而将四矣。

潜台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3分)

答 :

24.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你认为这是否已说明秦王已真正屈服,为什么?(2分)

答:

三 .写作与表达(40分)

25.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与 同行

提示与要求:

①先在题目的横线处补写相应的文字,使之成为完整的标题,然后作文。横线上填写的内容可以是某个身边的人,如父亲、同学、老师等等,可以是某部文学经典,也可以是某个文化名人如苏轼、诸葛亮……

②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2)现实生活中,孤立的人不是社会人,孤立的人是无法生存的。一个人每一天都和别人进行着有意或无意的合作.在合作中生活、学习、工作……

请以“合作”为话题.联系个人的经历或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所写内容必须在“合作”的范围之内。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 A shè pāo (B xǐng C xiá D qiè ) 2. B 3. D 4. A 5. C 6. B

7.示例:(1)海--不舍弃每一滴水,于是就成了海。(2)少用力气,偷减料,必然会出劣质品。(每点1分,言之有理即可)

8. (1)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3)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9、递进

10、 第一问: 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第二问: 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3个要点,各1分)

11、不能删去。加点的“两个定语对“探索”起限制作用,使语言表达更具体,更准确。

12、(3分,其中事例1分,作用2分)(事例一)王阳明“格”竹子

作用:作为论据直接证明前文的“中国的传统教育并不能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一观点,同时又从反面证明真正意义上的格物致知的重要性。

(事例二)“我”(作者)到美国学习的“遭遇”(经历)

作用:论证文中提出的“中国学生偏向理论而轻实验”的观点,突出“格物致知”重要性。

13、(1)有渊博的知识;(2)灵活地运用知识;(3)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或“留意细小的想法,并锲而不舍地使之变为现实”。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14、沙包。

15、因为那些玩具都是伙伴们自己制作的,都是大家在一起玩,也正是这些玩具陪伴着作者走过童年的岁月,所以“那么难忘”。

16、参考:童年应该是快乐的,应该是幸福的,而现在孩子们的童年却是孤寂的,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17、比如亲情,比如一段宝贵的经历等;表达了作者对于二妮的愧疚和怀念之情。

18、围绕“珍惜”来谈即可。

19. A 20.(1)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2)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可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3)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你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21. 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22.(1)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出兵攻打安陵。

(2)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每空1分)

23、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为国家敢于献身的人。例如蔺相如完璧归赵、烛之武退秦师、晏子使楚等。

24、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他请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上一篇 : 金色的鱼钩
下一篇 : 中国文学之最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