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短文两篇》教学杂谈
 更新时间:2024-04-28 07:51:04

〖文言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短文两篇》教学杂谈

对文言文的品析最好放在授课的第一课时,因为这时学生对新授课的兴趣和热情最为浓烈和高涨。如教《陋室铭》一文时,可以一个“陋”字,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陋室之陋──陋室之乐──陋室不陋”,让学生体会课文比兴的手法,对偶的修辞,典故的运用,名言的引用,想象陋室之陋,描述陋室之乐,评价陋室之主,学生就会学得兴趣盎然。学习《桃花源记》一文,可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展开美点品评,想象桃源之美,理解桃源之乐,探究桃源之奇,在品析中把握作者写作意图。总之,品析、欣赏过程要让学生体会原汁原味的古代语言之准确优美、谋篇布局之整饬精巧、内涵意蕴之深刻独到。

〖我教《陋室铭》的一点收获〗

我在准备上《陋室铭》这篇课文时,怎样突破“托物言志”这一写作方法我陷入两难,对于“物”学生容易理解,文中的“物”指“陋室”内外的情景,即:清幽宁静的环境;高雅的生活情趣;超凡脱俗的胸襟。由于学生对当时唐王朝官场现实了解不多,对作者文中所表现的“安贫乐道”志向,理解起来有许多困难。学生可能认为作者的陋室生活跟与世隔绝的幽居一样,反映他消极的处世情绪。为了突破这一瓶颈我从两方面进行引导:一是从时代背景入手,作者写作此文时唐王朝正处在衰弱期,宫中皇帝受制于家奴,朝廷牛李党争。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他却独善其身,不与那些庸俗官僚来往,以古人自况展示自己高洁的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意趣实在难得。其二做为今天的学生做到安贫乐道就是不以自己的家庭条件为念,在日常学习中不必享受比进步,用自己良好的表现向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迈进。

〖浅谈简约备课中的导语设计〗

(四)介绍作者写作时的相关背景,让学生了解关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一些信息。古代、当代作品、外国作品会给学生的理解制造障碍。为了消除这些障碍,就应该在导语中做一介绍。如讲古文《陋室铭》先介绍铭,本来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一般都是用韵的。然后介绍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刘禹锡他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时的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半年时间,刘禹锡被势利小人和州知县策某作弄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狗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了,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扫除了背景障碍,新课也比较容易开头。

〖强化阅读教学中的“读”〗

2、学会寻找中心语句:

中心语句往往是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有的起点题作用,有的起总结作用。学会寻找中心语句,也是一种摄取、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例如,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文章有哪些中心句能揭示作者有着高尚品德的?学生们带着问题,很快从文章中筛选出有关的语句信息。

〖教《爱莲说》奉三盘菜〗

《爱莲说》是一篇文化底蕴非常丰厚的文言文。过去的老教材和现在的新教材均选入了这篇课文。

为了让广大学生能够真正地、深切地体会到九百多年前周敦颐在这篇文章中赋予的深厚人文内涵,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和总结,在教学这一课时,进行了适当的拓展,为学生们学习课文奉上了三盘营养丰富的“菜”。

一、“风味”十足

在上课时,我问学生:“你最喜欢《爱莲说》的哪一句?为什么喜欢?”学生们回答:“我最喜欢‘予独爱莲之处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一句写的好,写的具体,写的……”在这里学生似乎有许多话说,可又说不出来。我抓住这一时机,摆出了第一盘“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引导。

首先,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战国时期,宋玉陪楚襄王出游。有风飒然而至,楚王赶忙用衣服挡住,说:“真爽快啊这风!我是在和普通百姓共享这风吗?”宋玉说:“这是大王独自所享有的雄风,普通百姓怎么能与大王共同享有呢!”风怎么会有雄雌呢?宋玉说这话,意在讽谏楚襄王戒骄戒奢。

在引出“风味”后,我又告诉学生:这里的“风”有言外之意,即“讽”,而课文里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也有言外之意,我们不但要通过朗读和看注释理解这句话的字面意思,还要找到它的言外之意。

说完这些话以后,学生顿时来劲了,思维变得活跃起来,很快明白了这一句也有“讽”味,经过思考讨论,学生最后终于明白:原来作者周敦颐在官场中一定是看到了不少的丑恶现象,发现当官的都一个个随波逐流、阿谀奉承;在生活中,连普通的平民也一个个嫌贫爱富、趋炎附势,整个社会风气败坏了。因此,这“淤泥“、这”妖“是别有一层意思的。

二、知音难觅

《爱莲说》的结尾有一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别看这一句教短,但包含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我也用了一个故事对学生加以引导,这就是知音难觅:伯牙善鼓琴,弹到表现高山的曲调时,在旁听琴的钟子期就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弹到表现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认为没有人比钟子期更懂得他的音乐。

讲完这个故事,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作者在结尾这句话中所发出的知音难觅的深沉感慨,而且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底蕴,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独”

为什么要品位这个“独”字?因为这是学习本课所应落实的思想教育目标。“独”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古今中外,特行独力的伟人很多。屈原的《橘颂》有“独立不迁,其不可喜兮!”;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有“独立寒秋”;柏拉图不囿有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而独思。这些例子都可以拓展,这里不再论述。在现代社会中,只有特行独立的人,才能成就自己的人生。以上三点,是我在教述了课文后的一点心得体会,愿与老师们交流探讨

〖激发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2、借助图画:

恰当运用图画能化抽象为形象,更好地让学生入画、入境、入情。如教《爱莲说》时让学生一边欣赏荷花图,一边听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耳濡目染,无需深讲即对文章有了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结合重点语句对照图画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一个不屈从于世俗污流,不慕名利,高洁傲岸的形象便兀立在学生面前,同时学生很容易便明白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文、图、意之间高度的融合统一,自然水到渠成。

〖论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㈡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精神很强的学科,语文教材饱含情感,充满人文精神。因此,我们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语文情感教育的“流程”可以这样描述:教师以情为核心,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入情入理地体会文中的激情,使其情感与作者发生共鸣,心灵与作者发生共振。其操作步骤如下:

1、深入挖掘教材,体会情感。首先,对于作品中那些具体的、直观的、形象的语言,因为是情感的生命,所以只要抓住了它们,便抓住了情感表露的链条。如杨朔写的《荔枝蜜》一文,文章是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我”对蜜蜂由讨厌到喜欢,又由喜欢到赞叹,再由赞叹到“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思想感情一步步升华,通过多方联想,热情地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奉献精神。再次,有些文章表达的感情比较含蓄,则需要我们对作品反映的时代,文中的细节描写、景物描写以及写作方法上分析、领会。如教周敦颐的《爱莲说》,我是这样教学生的:

⑴ 找出文中作者正面描写莲花形象的句子;

⑵ 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花,表现莲花的可爱?

⑶ 文章表面上来看是描写莲花,但也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色彩,那么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呢?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学生不难理解:文中的描写是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它当做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赞美她是“花之君子”。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爱的操守和感情。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欣赏文中的语言,这样,才能体会到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

四、多元化思维,意在求活

多元化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思维形式,进行多元化思维训练,有多角度、多侧面和多种形式。如,有老师教《爱莲说》,在大家基本理解原文“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主旨后,引导学生多角度评析课文,自由发表与作者不同的看法。有学生赞美藕,埋头于污泥中默默支持莲花,是无名英雄;有学生批判“莲花”高高在上,孤芳自赏,忘了自己的根;更有学生赞美“污泥”,提供肥料,养活莲花,遭人误解,却毫无怨言,面黑心不丑……有理有据,各抒己见。这样多角度评析,引发学生自己的独到见解,确实比学生死记老师或教参所规定的结论更有创新价值。因为这样进行多元化思维训练,可以打破习惯性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多角度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还可以提高和发展思维的独特性、变通性、深刻性、批判性等思维品质,这对于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习惯和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大有益处。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