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刘克语文教学风格初探
 更新时间:2024-04-28 02:21:53

我校特级教师刘克,从教十六年,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辛勤地耕耘,不断探索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落实素质 教育,形成了比较鲜明的教学风格:重学、务实、创新。

刘克语文教学风格初探

重学——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学活动本来就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只有双方都积极参与,教学相长,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 样,师生之间就应该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而旧的课堂教学则是以教师为中心,重“教”轻“ 学”。学生的参与被教师的“一言堂”所代替,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教师的“满堂灌”所夺走,完全处于被动地 位。因此,要想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堂课,首先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充分地体现在 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此,刘克老师提出:“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 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把学生为教师服务变为教 师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1.发扬教学民主,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学中常会遇到学生的认识不一致或与正确的答案相距甚远的情况。这时,教师如何统一学生的认识呢? 不外乎两种办法,一种是凭借教师权威强行统一。显然,这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长此下去,就会使学生形 成唯师是从的依附心理。刘老师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总是先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并引导他们不仅说清“是什 么”,还要说清“为什么”,经过讨论最后才得出正确答案。由于发扬了教学民主,学生的意见得到了教师的 尊重,这就强化了他们的民主意识,激发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个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听刘老师 讲课可以说是一种享受。他的教课方式与众不同,课堂上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十分活跃。我们和刘老师在一 起一点儿也不感到拘束,就象大朋友和小朋友之间那样,从而使我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能够收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注重学生差异,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

在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后,开始往往只有少数学生举手。不少教师的做法是,马上叫举手的学生回答;如 果答得不好,就另换一位举手的学生回答,直到满意为止。这样,就成了教师与少数学生的一问一答,多数学 生(尤其是学习较差的学生)就成了“陪客”。刘老师则十分重视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 人,努力为全体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尤其格外关注那些没举手的学生。如讲《琥珀》一课时,让学生自 读后提出一个问题:“课文围绕琥珀写了哪些内容?”经过思考,只有几名学生举手。刘老师没有急于让这几 名学生回答,而是启发说:“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你们认为写了哪些内容?不一定找得很全,抓住主要内容 就行,大家可以互相补充。好,再给大家一点时间。”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水平是有差异的。那些学习较差 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用热心去鼓励,用诚心去感染,用耐心去引导。这样做看似耽误了一些时间,但却收到了让 全体学生(尤其是学习较差学生)都积极参与、动脑学习的实效。

务实——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刘老师教过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都普遍反映,平时家庭作业量很少,有时节假日还不留家庭作业。那么, 她是如何处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系呢?最根本的经验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刘老师认为,只有在日常教学中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适当加大训练密度,相机渗透思 想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40分钟的整体效益,才能“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通过改革教学方法 提高效率,用较少的时间,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能力。”[1]

1.打好听说读写基础

凡是听过刘克老师课的同行,都一致称赞她的课最大特点就是一个字——“实”。市区教研员曾对她的语 文基础知识教学概括成五句话:正音训练“横草不过”,朗读训练适当到位,说话训练字斟句酌,重点词句深 究细研,写作教学一丝不苟。就以词句训练为例,这是最基础的语言文字训练。在教学中,刘老师能运用灵活 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重点词语、句子,并领悟到作者是如何准确恰当地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使 学生经历一个“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的心理过程,达到了张志公先生提出的让学生“走一个 来回”的目的。

2.适当增大训练密度

为了提高课堂40分钟的有效利用率,刘老师力求做到适当增大课堂教学密度。仅以“解题”这一教学环节 为例,刘老师在处理上有独到之处。如讲《粜米》解题时,她问学生“粜”是什么意思?学生说是售、卖的意 思,“粜米”就是卖米。至此,解题本已完成,但刘老师又追问一个问题:既然“粜”当卖讲,能不能说“粜 书”、“粜床”呢?从而使学生明白了“粜”只能与米搭配。这就利用解题的机会顺便又使学生明确了如何准 确运用词语。又如,板书《西门豹》课题后,教师告诉学生:就像姓李姓张一样,西门豹复姓“西门”,这就 又顺便教给了学生有关姓氏的知识。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刘老师在教学安排和手段的运用上,都力求删繁就简,去掉不必要的教学环节,如教 师的语言尽量精练,板书讲究少而精,决不搞花架子。

3.相机渗透思想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要寓思想教 育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刘老师在教学中就非常重视从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选准语言文字训练和 思想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努力达到《大纲》所要求的“使思想教育切实有效”。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的同时,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是刘老师渗透思想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方法。如讲《粜米》 时,由于课文的时代背景离学生太远,他们很难理解课文中表现旧中国农民身受“三座大山”压迫的中心思想 。针对这一情况,在讲农民询问米价和米价大跌这部分内容时,刘老师就引导学生注意到:在农民获得了丰收 ,满怀希望来粜米时,米行老板是贱买;而在六月青黄不接,农民为糊口买米时,米行老板是贵卖。

两相对比,很自然地使学生认识到米行老板的唯利是图,认识到农民受到以米行老板为代表的资本家剥削 的残酷。

创新——重视发展学生思维

为了克服当前教学上存在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教材灌输,轻教法的改进和学法指导”等弊端 ,刘老师把教改的重点放在了“正确处理传授知识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系”上。《大纲》指出:“智力 的核心是思维。……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所以,刘老师把 教改的着力点放在了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

1.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人们的思维常常是由疑问启动的,因此,“学贵有疑”。刘老师认为:“如果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提 出问题,经过积极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就能使学生学得既生动又扎实。”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 分两步走的。第一步采用的是定向质疑的方法。即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抓住课文的中心词语或某一段落中的 “关键词”进行质疑,第二步是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在教师的鼓励 和启发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多数学生都逐渐养成了大胆发问的习惯,并能提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

2.重视思维过程训练

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要通过日常教学中的思维训练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即是理解、运用语 言的过程,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刘老师经常引导学生,运用课文这一主要思维载体,进行卓 有成效的思维训练。如学习《琥珀》第四段时:

师:同学们,一万年前的事情你们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那作者怎么就写出来了呢?作者是根据已经知道的琥珀的特征想象出来的。所以,在“发生在一万年 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前用了“推测”一词。好,老师要问了,“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苍蝇和蜘蛛了” 这句话前为什么用“知道”而不用“推测”呢?远古时代的事不是不知道吗?怎么又知道了呢?请再读读课文 ,讨论讨论。

生:因为这块琥珀里已经有了一只苍蝇和蜘蛛,人们亲眼看到了远古时代的苍蝇和蜘蛛,所以用“知道” 。

师:你怎么知道这苍蝇和蜘蛛是远古时代的?

生:因为琥珀是远古时代的松脂球形成的。

师:你怎么知道这块琥珀是远古时代的?500年前的行不行?

生:不行,因为松指球变成化石需要一万年的时间。

师:松脂球形成琥珀所需要的时间是上万年,琥珀里包着的苍蝇和蜘蛛也就存在了上万年,所以作者用了 “知道”一词。

这样,学生不仅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恰当,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逻辑判断和推理的思维训练,有助于 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深刻性。

3.改革课堂教学结构

为了从根本上改革旧的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刘老师经过不断探索,逐步建立了一个以教师为 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四环节”课堂教学结构,即:(1)“诱导”:教师依据教学目标 编成问题,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2)“自学”: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从课本中进行尝试学习; (3)“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精讲”(包括重点、难点、疑点、分歧点和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并组织学 生“精练”;(4)“反馈”:教师随时搜集与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及时补充、引申和纠错,同时注意使不同 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为了从实际出发,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刘老师在遵循基本规律的前提下,还经常 采用灵活多样的“变式”。

当然,一方面,刘克老师是在哈尔滨市和经纬小学多年来大搞教育整体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练教 学基本功的大环境中才成长起来的。另一方面,她的“重学、务实、创新”教学风格的形成,也是本人长期刻 苦努力的结果。这来源于刘老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也来源于她虚心学习、精益求精的 求实精神。因而她能博采众长,功底深厚,不断磨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所以,刘克老师不愧为深受学生喜爱 、家长信赖和同行信服的优秀语文教师。

注释:

[1]《中南海里议教改》《中国教育报》 1996.7.10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