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关注语文核心 规范教学改革
 更新时间:2024-04-28 06:25:57

桑哲(以下简称桑):温先生,请您谈一下您个人对语文这一概念的理解?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人文性,工具性的讨论进行得更多,您认为应如何理解语文课的人文性,工具性?

关注语文核心 规范教学改革

温儒敏(以下简称温):语文,目前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但最核心的,就是它是培养阅读写作能力的学科。这点大家都不否认。在这个层次上可以引申很多内容比如素质教育,审美教育等等。现在实际的教学中比较多地考虑到了语言和文学文化的结合。文化是一个很大很广的概念,语言本身也是文化。现在中小学和大学的语文教学都是以讲文学篇章为主的。在讲文学的欣赏,文学的解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这是很核心的问题。语文课最基本最核心的,就是让学生获得一种谋生的能力,获得一种为社会服务的能力。通过语文的学习,要识字,要写作,要对信息进行处理。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才能够讲其他更高级的要求比如说素质教育,审美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等。其实素质教育确实是渗透到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但它不能代替这个最基本的东西。一个社会的人首先要解决他的阅读写作能力。对于新课程标准,我们要事实求是地回到原点上来讨论,语文课的功能是什么。最核心的还是阅读写作能力,当然语文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就是负担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和继承,所以就要进行素质教育。这个问题定位不能过高,因为这个任务不是语文课可以完成的。只是语文课比较有利于承载,但不是说只有它可以承载。还有很多课可以承载比如政治课,物理、数学等,对改变一个人的世界观,空间意识,宇宙观都会有一定的作用。所以我觉得这些年语文学界的有些专家把素质教育看成是语文很大程度上就能解决的问题,甚至把现在人文精神的衰落,一些社会上的问题都归结为我们语文教学上的失败,这是不公正的。语文尽管比较多地可以承载素质教育的功能但这不是它的全部,它最主要核心的部分还是阅读写作能力。

桑:您觉得新课程标准比起以前的语文教学大纲有什么突出的特色或比以前的教学大纲有哪些明显的进步?同时又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补充修订?

温:新课程标准最大的变化就是增加了选修课,减少了必修的部分。其意图是让学生有更多自己主动学习和选择的空间,而不让语文教学仅仅作为面对应试教育的灌输型教学。所以现在选修课占的比重非常大。必修部分大概是一个半学期就可以完成了。然后用其它时间开选修课,让学生自由选择。这种改革应该说是这些年来大家对语文教学改革讨论的结果,也是他们学习西方特别是欧洲一些国家教学模式的产物。目标是好的,但是有点超前,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碰到不同类型不同地区学校的一些问题。另外在高考制度还没有大的改革之前,新课程标准实施如果不跟高考挂钩,也会碰到很多问题。

补充修订的问题我想有两个方面是应该强调的。一是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基础。语言的训练,阅读写作的训练,是个实践性非常强的教学过程,我们不应该回避。所以虽然让学生主动的学习,让学生有更多选择的空间,同时也要强调达到什么样的要求,要有某种意义上的刚性的要求。二是必修课占的比重不能太少,因为还要高考,学生老师都不放心就会把选修课放到一边,再来复习高考,这样学生的负担会更重。并且选修课要实验,要有步骤地根据不同学校的类型来开。目前现行的十六套教材中选修课的空间一般规定好了,但实际上大多数学校开选修课都会有困难。改革的牵动面很大,我们的立足点不能定得太高,也不能光是瞄准大城市,瞄准教学条件很好的学校,还要考虑到占大多数的中等偏下的学校,要稳妥一点。

桑:您认为新课标教材由原来的人教社统一编写发展到现在的几套共存竞争,有什么利弊呢? 一套好的教材应该有哪些特点呢?其编写需要有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比较合理呢?

温:最大的弊就是商业利益。很多出版社不一定有这么强的实力但拼命地创造条件来上,很多都是临时搭班子来编。现在我大略地看了几套教材,我觉得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对语文的教学规律重视不够,譬如说怎么由浅入深,由相对的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反复积累训练来达到目标。每个层次的要求也不是很明显。所以编的过程中很多都是考虑选些什么文章,学生可能喜欢,比较有新意。按说最基本的标准应该是这些文章是不是适合这个学习阶段语文教学的需要。而且有些教材太过强调素质教育,用素质教育的一些基本要求基本命题来组合这一课程,语文教学的规律被打乱了,对学生的积累训练是不利的。一套好的教材第一必须要符合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有个训练过程的展现,应该非常强调基本功的训练。第二每个阶段要达到什么要求要很明确。老师也有他自己发挥的空间。否则,光是编得很新,有时代性,但丢掉了根本,也不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一定既要放开又要有个基本要求。

编教材首先要进行社会调查,调查目前老师的状况,学生的状况。以教师的能力,学生的状况,社会的需求,来考虑我们教材施用的可能性。不能编得太超前,选修课里面可以适当往前超一点。同时要吸纳一线老师的经验,让他们来参与教材的编写。不光是提提意见,还要从实际出发。第二就是要尊重语文教学规律,重视语文阅读写作训练的过程,这个过程每一阶段都有明细基本的要求。要尊重多少年以来语文教学的成果,不要轻易地否定,尤其不要否定了自己。语文教学这么多年,尽管大家还都批评,但是成绩应该肯定,不能一股脑地把什么东西都归咎于语文教学失败。不能过分地听传媒或某些激进的批评家的意见,我们教学改革不能听这些,有些东西是可爱而不可行的,提的好但不适合我们国情,不适合我们现实的条件,也不行。第三就是编写队伍。要吸纳一线的人来参与,他不一定直接编写,但可不可教,这样教会出现什么问题,要让他参与意见。再就是大学里面的那些学科专家,他们眼光都比较高,对学科的性质比较了解。第三部分是编辑,长期从事这方面编写的人。

桑:前几年一些人提出不要文言文教学或是淡化文言文教学,在教材编写中把文言文篇目减少一些甚至不要文言文,有人也质疑一些比较知名的作家作品,适合不适合入编中小学教材,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温:不要文言文教学是脱离语文学习规律的。要学生学一些文言文主要是让他们对文化的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对汉语有一个语感的了解。所以有必要学习一些文言文,而且数量不能太少,这对他一生都是有好处的,这也是实践证明了的。文言文教学要占多少比重,需专家进行研究。到底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争论,主要因为我们缺少一种量化的社会调查,跟经济学似的,通过技术性的研究,调查不同类型的人对文言文的需求程度,以此来确定一个大致的要求。现在语文学界发表的文章很多,但都是经验性的,真正上升到研究层面的不多。只有做这种模式研究和调查,得出的结论才是有说服力的。当代文学界一些比较知名的作家作品要适当地选入。这些作品要适合教学而且是美文,学生比较喜欢,教学上才能有发挥的空间。当然最基本的就是它的思想情感价值观是健全的,这也是要经过历史的淘汰和时间的考验的。另外有一些虽然是文学史上很经典的作品,但是不一定适合编教材。比如说鲁迅的有些作品很重要,很深刻,但不适合入中学生的教材。此外还应该多加入一些有阳刚之气的,比如说朱自清的《背影》、《荷塘月色》,比较优美,但这类作品虽然幽雅,但阳刚之气不足。同时还可以吸纳一些外国作品,来调配不同的风格。

桑:高考试题全国虽然现在有16套题,但结构基本一致。第一卷是有abcd选项的基本知识考查,第二卷是阅读和作文考查,您认为这种结构合理不合理?高考作文从02年的《赤兔之死》之后,故事新编、诗歌、文言文式的作文利用率越来越大,您怎么评价?

温:这种考题结构大致还是适合现在考试的需求的,因为现在的应试必须要保证有一定的量,有很多人批评高考题目做不了,这种意见不能成立。因为它是一种训练过程,训练过程对开拓能力是很有利的。现在高考的问题,主要的争论是作文题。有些老师、批评家认为现在作文所占的比重太少了,要从60分50分增加到90分,我觉得要谨慎。这个提法理论上是成立的。因为作文最能考察一个人的综合能力,但考试毕竟是个考试,它有个公平性的问题,考出水平但也要考得公正。作文的改卷现在也模式化,这个模式化你不能否定它,因为考生量很大,阅卷要分模式量分。改卷时间又很短,如果占到九十分,就不公平了。另外有些很个性化的作文判得很低,这是个别水平问题。我们不能放大这种现象,这是要改进的,就是要尽量地把个性化的、创造性的作文因素散布到其他命题里面,让想象力个性水平充分发挥。但作文不能考诗歌,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陌生化的非规范性的语言。文言文作文也不可以,而应用现代汉语做文章。当然文言文写得好,说明汉语表达能力比较强。高考中确实存在一些不合理的东西,但不能放大,考试是面对多数公民的,并不是为了培养作家。还是要从实际出发考虑目前中国的教育条件,教师水准,学生社会心态等等,有些事是可爱而不可行的,高考是面对千千万万的人,是大众化的。

桑:在平时的媒体语言中,像报刊语言、标题应用中夹杂着一些网络语言,符号语言,你对这种现象怎么看呢?您怎么认识和评价已经到来的读图时代和流行的网络文学?温:网络语言符号语言的出现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它很不规范,但它流行,流行到一定阶段后就会进入主流语言,也有一些永远不能进入主流语言,但它的社会功能也很大,所以我们应该正视不要一味地排斥。我觉得语言学研究并不是光起规范的作用同时也负担着不断地提升、活化的功能。因为社会语言不能永远都是那么平板的,它要靠民间,靠老百姓,使一部分词汇或表述方式进入主流语言,这个过程非常有趣。真正有生命力的东西往往都是来自于民间。现在网络语言也是一种民间语言,我们看不懂是因为我们没有进入到那个圈子,也许流行到一定时间就会淘汰但有些部分会进入到书面语言,进入到成年人的主流语言。所以我觉得不要一味地排斥它的存在,应该正视它。

现在大家都比较忙,很多就看漫画,看插图,但我想不能叫做读图时代,事实上大家看得最多的还是文字。而且文字的能力,文字的感觉,文字所激发的想象力和个性的活跃是读图所不能代替的。图有它的功能,可以与文字互补。现在有些书为了好卖拼命地搞很多图,跟文字都是脱节的。网络文学现在还没有成熟,但它有读者,非常个性化。它还是浮动的,随读者的浮动比较强,这是与普通文学不同的。但是文学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文字感觉,它跟纸面的文学在本质上应该是一样的。另外在发表形式上也有所不同。网络文学要真正得到更多人的认可,还要通过纸面进行固定化。它的阅读圈子很小,又很大,很大是指点击量很大,但很少有人读完。它的读者群很集中,年龄段就是那些青年。年龄大的、眼睛不太好的一般不喜欢从网上阅读,圈点也不方便。

桑:您谈一下关于北京大学成立语文教育研究所,现在已经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有哪些打算?您认为关注语文教育有什么价值意义呢?

温:我们的第一个工作就是跟人民教育出版社合编高中语文,工作已经完成了,五册必修课本和八本选修课本都出版了。现在五个省区试行。还有些选修课本正在编写。这项工作持续了好长时间。第二我们也进行了《大学语文》教学模式和教材的改革。北大是开《大学语文》的,七八个学院都在开,每年我们都派五六个老师去讲《大学语文》。而且我主编了一套《高等语文》,它的教学模式跟以前的模式不太一样。定位主要是重新引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另外就是我们准备今后的三年时间之内做十个关于语文教育的课题研究。我们拟订了十七个题目,进行全国招标,就是校外的也可以参加,经过认证有一定资格的,我们想办法来资助他们做这个课题。这个课题最大的特点是非指向性的,主要是一个调查,就是刚才我们讲的结合社会学,教育学,做一些调查。把语文研究的经验性上升到科学性的高度。语文是培养公民合格健全的阅读写作和信息处理的基本能力的,对国家民族来说是很基础性的学科,涉及到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问题,关注语文教育意义重大。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上一篇 :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