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6藤野先生
 更新时间:2024-04-27 18:03:30

·单元要点分析·

6藤野先生

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需要了解多种多样的生活,这样在人生际遇中会作出正确的选择。这一单元的课文全是散文,但有的重叙事,有的重抒情,应该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是我们在学习这一单元课文时应当重视作者们在反映各自不同的生活时,很注意他们优秀品质形成,这对我们学会做人,学会选择生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很有帮助。散文的阅读,分析和诗歌大不一样。读一篇散文,要从自然段,部分到篇章,再从全文篇章到自然段,部分,反复研读。在理解字、词、句的基础上,掌握好每一个自然段的内容,进而全文感知,这样才可能对全文有较透彻的认识,对全文有了认识,可再深入部分,理清部分与部分间关系,部分与全文间关系,这样便会对全文有较深刻的理解。学习这一单元时,同学们也应如此,一环一环地进行,切不可急功冒进。学习的过程,才是关键。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比较长,因此建议要注意力集中地进行默读。此外继续使用工具书、养成利用工具书自觉扫除文字障碍的自学好习惯。

·教学设计·

6.藤野先生

鲁 迅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3.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本文难点较多:

(二)全文线索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暗线。

(2)第二部分第三层是难点,因两件事促成作者弃医从文,中国医学界少了一个良医,中国文坛却多了一名大文豪。

(3)结尾部分也是难点,它总结全文,深化中心,加强了文章的战斗性。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驿站(yi4) 教诲(hui4) 系住(ji4)芦荟(hui4)

瞥见(pei1) 畸形(ji1) 匿名(ni4) 诘责(jie2)

杳无消息(yao3)深恶痛疾(wu4)油光可鉴(jian4)绯红(fei4)

2.解释下列词语。

(1)宛如:正像,好像。

(2)绯红:鲜红。

(3)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擦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鉴,原意是镜子,这里作动词。

(4)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5)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这里指学校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6)不逊:无礼。逊,谦逊。

(7)诘责:反问并责备。

(8)杳无消息:从此再没有消息。杏:远得不见踪影。

(9)瞥见:一眼看见。

二、导入

1.作者回顾:

鲁迅(1881一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抨击吃人的旧礼教和封建制度,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旗手。后参加左联的领导工作,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艺运动的主将。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近一千万字。初中阶段我们学过他写的课文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等。

2.导语 :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这是鲁迅的一个回忆散文集,写于1926年2月至11月,发表时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5月编订成书改名。鲁迅说其中10篇作品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今天学习的(藤野先生)重点在于社会人情世态的刻画,浸透着作者深切的人生感受和对中国国民精神的解析,写出了日本仙台生活的描绘中表现出弱国于民在国外感受的耻辱。这些在阅读时一定要用心体会。

三、正课

1.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讨论、明确。

课文据地点的转移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从“我就往仙台”到“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

第三部分从“我离开仙台之后”到完。

写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2.第二部分条理清楚,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人物品德,根据事件,这一部分可分为四层,请划分并归纳层意。

讨论、明确:

第一层:从开头到“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写往仙台途中所见和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写日本人民的友好感情,为藤野先生出场作铺垫。

第二层:从“从此就看见”到“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记与藤野先生相识和相处的几件事,写出膝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第三层:从“有一天”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写弃医从文的原因。学医为救国,此路不通,决定弃医,另寻救国之路。

一第四层:从“到第二学年的终结”到完。

写与藤野先生告别。

3.阅读第一部分,思考回答作者用怎样的笔法写在东京见到什么?

闻到什么?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讨论、明确。

作者抓特征运用比喻、反语等修辞写在东京看到了中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赏樱花,闻到了中国留学生吵闹“响得震天”,污浊,’‘油光可鉴”,表露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为下文离开东京“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伏笔。

4.提问“东京也无非这样。”“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

讨论、明确。

无非,只不过。表达了作者对在东京留学日本学生中效忠满清王朝,醉生梦死状况的失望情绪。

5.提问:“油光可鉴”一词中“鉴”的本义是什么?词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讨论。明确。鉴,本义是镜子,词性由名词转化为动词在这里是光照或反射出去光亮的意思。

6.提问:论一论下几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1)上野的樱花烂慢的时节,望去确也绯红的云。

(2)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3)实在标致极了。

讨论、明确:(1)比较(2)夸张、比喻(3)反语

7.提问:“形成一座富士山。”这个比喻: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这句话抓住了部分中国留学生外部特征是什么?揭示了他们什么心理和政治倾向?

讨论、明确;本体是盘着辫子,把学生制帽高高顶起,喻体是形成,抓住特征是:头上盘着辫子,揭示心理是“既不想剪除辫子又怕外国人嘲笑”,揭示这些人的政治倾向是:效忠满清王朝。

8.读一读文章,想一想文章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位置的转换作者写了哪些地点?叙事线索是什么?感情线索又是什么?讨论、明确:在东京——在仙台——离开仙台之后。叙事线索是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融,相交,相知,相别的经过。感情线索是作者对祖国、对民族的爱。

9.提问:读一读第二部分第一层,想一想“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这句话的内涵。

讨论、明确:(1)这句话:“优待”含有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的含义。(2)优待肯定是作者戏谑的说其真实原因是一般日本人民对中国留学生的友好情谊。(3)写自己受优待的目的是表现出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为藤野先生的形象作陪衬_

(4)“优待”美中不足是“蚊子叮咬”和“芋梗汤”难吃。可是因为优待是实在的就不能去否定。可生活的缺撼是难免的,即使是受到优待的时候。

10.提问:笑着面对生活窘境,敢于自嘲,敢于调侃自己,是一种心理健康的表现,选文哪个地方表现了这一点?

讨论、明确:“初冬已经颇冷……居然睡安稳了。”

11.提问:根据第二部分第二层作者与藤野相识相处的几件事,其中包含了藤野怎样的高尚品质

讨论、明确:(1)课堂教学,治学严谨。(2)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3)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4)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5)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四、小结

课文的开头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东京见到的部分状况不满、失望、厌恶,在全文结构上是为离开东京作铺垫。在仙台受优待衬托藤野先生以及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与藤野相识、相交、相处、离别、怀念这是回忆藤野先生这条明线,其实文章内在还有一条线索,这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东京”“仙台”“弃医从文”这些在下节课中同学们应予理解。

五、作业

1.课后练习一、三。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菩,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竞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饮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饮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凡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1.“我到东京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话中“优待”包含了哪些内容?

2.依你看,作者在仙台受优待真实的原因是什么?

3.文中“喂蚊子”“喝难以下咽的宇梗汤”,是否讽刺“优待”,为什么?

4.请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表。

┌──┬────┬──────────────┬───┐

│名称│所处环境│待 遇 │共同点│

├──┼────┼──────────────┼───┤

│我 │ │ │物 │

├──┼────┼──────────────┤以 │

│ │远往浙江│ │稀 │

├──┼────┼──────────────┤为 │

│ │ │请进寝室,美其名曰“龙舌兰”│贵 │

└──┴────┴──────────────┴───┘

5.笑着面对生活窘境,敢于自嘲,敢于调侃自己,是一种心理健康的表现。选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这一点。

第二课时

一、预习

1.细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课后练习二。

2.就课文不明处大胆质疑。

二、导人

这篇课文编写很有特点,写“清国留学生”抓住盘辫子这一细节,反映这些人的思想效忠清王朝的本质。清末,已有不少仁人志士剪去辫子,表示与清王朝决裂,这些人既要时髦,又要效忠清朝,于是只好盘起辫子。作者这里用夸张手法,椰喻口吻,对这些人的辫子进行形褒实贬的描绘,揭示这些人思想本质,反映了自己对这些人的厌恶。写在东京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写法上仍要用白描手法,写人抓特征,几笔勾勒,就很精神如写藤野先生“黑瘦”“八字须”“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糊”冬天穿旧外套,这一切画出了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记事很注意选用典型事例,如第二部分第二层就选用了四个典型事例来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下面我们看看第三层后半部分“看电影事件”作者终于做出弃医从文的决定。

三、正课

1.读第二部分第二层,想一想“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的含义。

讨论、明确。(二)这不是反语,只是一种愤激之辞。(2)这个推理,省略了一个中间环节——弱国的人是低能儿(小前提)正是这个环节判断失误,正是这种浅薄,偏狭的认识,才导致了结论的荒唐。(3)这句话主要是为了表达作者遭受诬陷和人格侮辱时极大的愤怒。

2.提问:“偏有中国人夹在里面”“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这句话中包含了哪几类中国人?

讨论、明确。(1)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的人。(2)麻木的,同样毫无意义甚至喝采的看客。(3)被刺痛了的人(我)。

3.提问:“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是因为什么?

讨论、明确。这欢呼声深深地伤害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

4.提问:作者两次写到无聊的看客,写看客的喝采,这又表现了什么?

讨论、明确。当时一般中国人心理上的麻木和思想上的觉悟。

5.分析:“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二)“那”是相对于“这”而言,作者在一个什么样的时空位置上说

“那时那地”?这个词语表明了文章什么特点?

讨论、明确。作者是在离开日本回国之后,也就是在写作本文之时说:“那时那地”的,这表明这是回忆性作品。

(2)“我的意见却变化了。”那么,原来“我的意见’”是什么?变化了以后又如何?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明确。“原来我的意见”是学医,为祖国服务,为科学服务,“变化了以后”是想从事文艺运动,医治同胞的麻木和愚昧。变化的原因是学医难以治国人的麻木。

6.细读第三部分,想一想以下几个问题。

*)课文最后一段写作者以几种具体行动来怀念藤野先生?

讨论、明确。①装订收藏讲义。②悬挂先生照片。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勇气和力量。

(2)课文结尾中“良心发现”“增加勇气”“正人君子”各指什么?

讨论、明确。“良心发现”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革命的思想受到触动;“增强勇气”指作者早期遭受封建势力,帝国主义势力迫害,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斗争的勇气;“正人君子”指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御用文人。

7.体会全文,思考一下鲁迅热爱自己的祖国,却对日本“爱国青年”表示愤怒.这是什么道理?

讨论、明确。鲁迅的爱国思想是建立在企盼祖国强盛的进步思想上的,是建立在民族平等的公正之上的,日本“爱国青年”爱的是侵略和强盗行为,理应受到谴责。

8.归纳课文大意。

讨论、明确。这篇回忆录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四、小结

这篇课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移和事件的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全文结构明白,材料虽多但安排得井然有序。在描写方面,本文极有特色,写人抓特征,用白描手法人木三分表现了人物。如藤野先生如德国留学生为日本所谓“爱国青年”。在记事上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的品质,如“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匿名信”“看电影”等事件。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这篇课文语言方面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有感激教师之情的如对日本“爱国青年”。总之,文中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是统摄全文的中心。

五、作业

l.课后练习第四题。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在我记忆深处,有一张欧洲人的脸。那棕色的略带卷曲的头发覆盖着的宽阔的前额,那高高的鼻子,碧蓝的深深凹陷的眼睛,那抿成一条线的双唇,那蓬松的络腮胡子,便构成了一张坚毅而又开朗的脸盘,这就是我的法籍教师——伊凡先生。和伊凡先生分别已经两年了,但我们初逢时的情景却历历在目。那天,在语音室里,我们静静地等候着先生的到来。不料,进来的竟是一位着蓝色中国式大襟上装,穿牛仔裤的中等个的年轻人。面对他这身不伦不类的打扮,我们顾不得初逢时应有的札貌了,哈哈地笑起来。伊凡先生先是一愣,随后看了看自己的打扮,耸了耸肩、也臾朗地笑了起来。他整整衣服,像中国人似地鞠了一躬,说:“我就是伊凡……”就这样,我们开始了共同的师生生活。

节选,自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作文选(写人·伊凡先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覆盖()凹陷()络腮()大襟()

耸耸肩()爽朗()鞠了一躬()()

2.解释词语。

(1)历历在目:

(2)不伦不类:

3.文字开头外貌描写,鲜明勾画出人物外部轮廓。哪些句子突出了伊凡先生作为欧洲人的特征?

4.第M段衣着描写,一段看作。描写的从属部分。这里抓住了伊凡衣着的什么特点?这样特点和对中国人某方面刻意模仿表现了什么?

第二单元

6.藤野先生

第一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1.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2.其实原因是日本人民对中国留学生的友好情谊。

3.不是讽刺,这只是反映“优待”的美中不足,因为优待是实实在在的,不存在否定,而生活的缺撼是难以避免的,即使是受优待的时候。

4.到仙台,受优待,北京的白菜、由红头绳系住菜根,尊为“胶菜”,福建野生芦荟,一到北京5.“初冬已经……居然睡安稳了。”

第二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1.fu4 ao1 sai1 jin1 song3 shuang3 ju1gong1

2.

(1)物体或景象一个个清清楚楚的映在眼前。

(2)不像这一类,也不像那一类,形容不成样子或不规范。3.“那棕色的……络腮胡子。”4.外貌、依凡衣着特点:中西合壁,表现对中国对东方文化的热爱。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