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十九课《月亮上的足迹》
 更新时间:2024-04-27 20:36:14

十九课《月亮上的足迹》

十九课《月亮上的足迹》

教学目标与设想

这是一篇记实报道。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登月成功后所表现出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于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这 篇记叙文将记叙的要素和顺序交代得清清楚楚。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准确地概括课文 内容的要点是本文的学习重点。同时要通过对本文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这是本文的教学目的。

教学课时:1课时 (总第46课时)

前半节课进行常规教学,以学生自读为主,后半节重点讨论课文最后一句话,补充一些有关太空方面的知识,以培养兴趣、增长知识。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激趣,引人课题:

教者出示宇航员拍摄到的月球地貌的图片。有条件的,也可以播放一段宇宙飞船探访太空的录相资料。先简要解说图片内容。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珍贵的图片资料是怎么得来的吗?对,是我们的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拍摄的。(或是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那么,你们想了解人类成功地踏上月球的全过程吗?让我们一起学习{月亮上的足迹})。

(板书课题、作者)

二、课文的层次及时间表示:

A、全文共四个层次

第一层:(1、2)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将要发生的事件。

第二层:(3-9)写飞船离开地球,向月亮奔去。准备、登机、检查、起飞、飞行。

第三层:(10—15)写飞船登月成功并写宇航员在月球表面上的活动。

第四层:(16——20)写登月归来。

B、时间事情的进展:

1969年7月16日上午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

火箭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脱落,火箭继续上升。

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

火箭发射后13小时30分,宇航员进入梦乡。

19日晚8点33分飞船飞越了月亮和球地引力的中和点。

19日晚9点32分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

20日上午7点32分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

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

同日上午11时39分登月舱打开舱门。

11时51分20秒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

22日0点15分’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

22日上午6点35分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飞船进入大气层,返回地球。

三、学习词语,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并造句。

畅谈:尽情地谈。

昂首挺立:抬头挺胸,笔直地站立着。形容人很有精神,很有气魄的样子。遥遥在望: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即,靠近,接触。

四、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1升空前的准备(3、4)升空前气氛、登机。 2飞向月球(5一9)检查、点火、升空、飞行。 3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 4返回地球(16一20)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登月感受。]

2.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

(1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2采集月壤和月岩。3树立登月纪念碑。4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5插上美国的星条旗。6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择其要点板书。)

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

(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将有关表示时间的短语在书上圈点。)

4.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作者没有过多的议论和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敬佩。)

五、组织讨论:

1.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数字,这些数字起什么作用?

(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

2.阿姆斯特朗谈到登月的意义时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你是怎样理解的?

(先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稍作归纳。“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人类第一次成功地探访月球已是三十一年前的事了。时光飞逝,时至今日,人类向宇宙迈进的步伐从没停止过,你知道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其他成果吗?

让学生谈谈,互通有无,增长见识,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六、小结。

这篇记实报道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记叙,条理十分清晰,记叙的要素交代得一目了然,且语言平实、准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

七、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三。

八、课后反思:

课堂训练:1课时 (总第47课时)

十九课《月亮上的足迹》训练

基础知识 一、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D )

A.里程碑(bēi)狭小(xiá)椭(suí)圆 B.悬(xián)在 操纵杆(gǎn)故障(zhàng)

C.液氢(qīng)休斯敦(dùn) 摄像(shè) D.狭(xiá)窄 装置(zhì) 小心翼翼(yì)

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①可望而不可即(B) ②立即(B) ③既然(A) ④即使(B ) A.jì B.jí

2.①悬挂(B) ②心弦(A) ③悬浮(B) ④琴弦(A) A.xián B.xuán

三、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可望而不可即(C )A.立即 B.即使 C.接近、靠近 D.完成

2.昂首挺立( A )A.抬、举 B.仰 C.高高的

四、下面句子是登月中的全过程,正确的排顺序是(ADCB)

A.自动点火装置点燃了点火器,火箭上升。B.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相继登上月球C.飞船减速并自动停火,登月舱与飞船脱离。D.一、二级火箭自动脱落,第三级火箭启动。

五、对“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对于他们个人而言,离开登月舱,踏上月球只不过是一小步。B.他们三个人共同完成了一次到另一个星球的探险,所以说是巨大的飞跃。C.对于整个人类而言,这是一个飞跃,因为这标志着人类的足迹已到达了另一个星球。D.人类是坐着飞船来到月球,所以说是飞跃。

六、给加点的字注音。休斯敦(dūn) 遥遥在望(yáo)小心翼翼(yì)甩向天空(shuǎi)

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真是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即,靠近,接触。) (2)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3)他们就要到达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内心向往已经很久了。)(4)他们小心翼翼地登上登月舱。(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八、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人类登月过程的?(按时间顺序)

九、全文共20个自然节,可分为几部分?并概括各部分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1宇航员登月的经过。2在月球上的经历。3登月归来畅谈感受。)

阅读理解 (一)

19日晚上9点32分,地面指挥中心发来呼叫。三个人急忙起身。这一天,他们应该按计划登上月球。飞船开始做减速飞行。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达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三个宇航员紧张地工作着,他们手握操纵杆,以防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就用手工操纵。还好,计算机发着正常的指令,飞船减慢到一定速度时,就自动作出停火的指令。7月20日上午7点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换乘登月舱,并与地面指挥中心通了话。不久,登月舱和飞船脱离,登月舱开始降落,在椭圆形轨道上缓缓下降。

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登月的宇航员兴奋地向休斯敦地面中心报告:他们已经胜利着陆。休斯敦地面中心也高兴地祝贺他们的成功。

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11点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了月球。月面上到处是细小的颗粒,有点像地球的海滩。紧接着,奥尔德林也来到了月面。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一到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的任务很多,但是供给他们呼吸的氧气却很有限,只够使用四个小时。因此,分分秒秒都得抓紧。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情况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纪念碑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象,上面还刻着: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作一次和平的旅行。

然后,奥尔德林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他们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还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的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总统热情地祝贺他们登月成功。

三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他们的氧气袋中只剩下够一个小时使用的氧气。休斯敦地面中心命令他们停止作业,从月球返回登月舱内。他们小心翼翼地登上登月舱,脱掉登月服,换上舱内航天服,美美地吃了顿中饭,甜甜地睡了七八个小时。

5.概括上面选文的内容。(真实地记录了人类登上月球的全过程)

6.登上月球的具体时间是?时间为什么要精确到“秒”?( 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因为这是人类探索太空所迈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7.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1采集了月壤和月岩样品。2将纪念碑树立在月球上。3安装上摄像机,安装上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安装上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4插上美国的星条旗。5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了电话。)

8.“他们小心翼翼地登上登月舱,脱掉登月服,换上舱内航天服,美美地吃了顿中饭,甜甜地睡了七八个小时。”为什么不能把加点的“美美地”“甜甜地”去掉?(“美美地”“甜甜地”突出表现了宇航员胜利完成了对人类来说,是一个巨大飞跃的登月大事后的那种舒心,去掉后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9.读了此文,你有什么感受?(宇航员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这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

(二)飞向太空的“长征”

①建国以后,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之一,是研制并成功发射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②“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是在中远程导弹上加一个固体火箭发动机制成的,1971年把“东方红一号”卫星送上天;“长征二号”,是把洲际导弹弹头换成卫星制成的;“长征三号”是发射定点通信卫星的,具有二次启动能力,成功地发射了多颗定点通信卫星;“长征四号”是三级火箭,第三级使用常规推进剂,曾发射了“风云一号”气象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使世界认识并重视了中国的航天运载能力。

③类似“长征二号”的“风暴一号”运载火箭,是上海生产的。1981年9月20日,“风暴一号”,一次将三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送入环绕地球的运行轨道,创造了“一箭三星”的奇迹。这一新成就,使我国成为继美、苏、法之后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

④1985年,中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到1996年,11年中,研制出8种型号;1997年9月,又研制并成功发射了“长征二号丙”改进型运载火箭。至此,我国的火箭发射范围覆盖了低轨道、中高轨道、高轨道等太空轨道。低轨道运载能力从3.5吨到9.2吨,高轨道运载能力从1.5吨到4吨。“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成功后,高轨道运载能力达到5吨。“长征”火箭,已经发射世界主要卫星厂商生产的不同轨道、不同重量的卫星,成功地为国外用户发射了十余颗卫星,与用户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⑤1997年9月1日22时,“长征二号丙”改进型火箭,将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制造的“铱星”模拟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种火箭共有3级,全长约40米,直径3.35米,起飞质量为213吨。它是在“长二丙”火箭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级分配器。改进后的火箭运载能力增大,结构和性能实施了调整,并成功地运用了“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的卫星整流罩技术。

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技术先进,发射成功率高,入轨程度高,具有极高的信誉。因此在强手如林的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10.第②段说明了四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特点和作用,其巨大影响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使世界认识并重视了中国的航天运载能力。

11.“风暴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的意义是什么?(1创造了“一箭三星”的奇迹;2这一新成就,使我们成为继美、苏、法之后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

12.第②至第⑤段采用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

13.第④段中加点的“此”指代的是1997年9月,又研制并成功发射了“长征二号丙”改进型运载火箭。

14.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说明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范围广,运载能力提高。

15.本文说明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种类、特点、用途、性能、发展过程和取得的成就。

第十九课 《月亮上的足迹》训练

基础知识 一、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

A.里程碑(bēi)狭小(xiá)椭(suí)圆 B.悬(xián)在 操纵杆(gǎn)故障(zhàng)

C.液氢(qīng)休斯敦(dùn) 摄像(shè) D.狭(xiá)窄 装置(zhì) 小心翼翼(yì)

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①可望而不可即( ) ②立即() ③既然( ) ④即使(B ) A.jì B.jí

2.①悬挂( ) ②心弦() ③悬浮( ) ④琴弦() A.xián B.xuán

三、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可望而不可即( )A.立即 B.即使 C.接近、靠近 D.完成

2.昂首挺立( ) A.抬、举 B.仰 C.高高的

四、下面句子是登月中的全过程,正确的排顺序是( )

A.自动点火装置点燃了点火器,火箭上升。B.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相继登上月球C.飞船减速并自动停火,登月舱与飞船脱离。D.一、二级火箭自动脱落,第三级火箭启动。

五、对“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对于他们个人而言,离开登月舱,踏上月球只不过是一小步。B.他们三个人共同完成了一次到另一个星球的探险,所以说是巨大的飞跃。C.对于整个人类而言,这是一个飞跃,因为这标志着人类的足迹已到达了另一个星球。D.人类是坐着飞船来到月球,所以说是飞跃。

六、给加点的字注音。休斯敦( ) 遥遥在望( )小心翼翼( )甩向天空( )

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2)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3)他们就要到达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 (4)他们小心翼翼地登上登月舱。

八、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人类登月过程的?

九、全文共20个自然节,可分为几部分?并概括各部分内容。

阅读理解 (一)

19日晚上9点32分,地面指挥中心发来呼叫。三个人急忙起身。这一天,他们应该按计划登上月球。飞船开始做减速飞行。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达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三个宇航员紧张地工作着,他们手握操纵杆,以防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就用手工操纵。还好,计算机发着正常的指令,飞船减慢到一定速度时,就自动作出停火的指令。7月20日上午7点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换乘登月舱,并与地面指挥中心通了话。不久,登月舱和飞船脱离,飞船继续在绕月轨道上飞行,登月舱则开始降落,在椭圆形轨道上缓缓下降。

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登月的宇航员兴奋地向休斯敦地面中心报告:他们已经胜利着陆。休斯敦地面中心也高兴地祝贺他们的成功。

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11点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了月球。月面上到处是细小的颗粒,有点像地球的海滩。紧接着,奥尔德林也来到了月面。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一到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的任务很多,但是供给他们呼吸的氧气却很有限,只够使用四个小时。因此,分分秒秒都得抓紧。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情况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纪念碑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象,上面还刻着: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作一次和平的旅行。

然后,奥尔德林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他们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还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的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总统热情地祝贺他们登月成功。

三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他们的氧气袋中只剩下够一个小时使用的氧气。休斯敦地面中心命令他们停止作业,从月球返回登月舱内。他们小心翼翼地登上登月舱,脱掉登月服,换上舱内航天服,美美地吃了顿中饭,甜甜地睡了七八个小时。

5.概括上面选文的内容。

6.登上月球的具体时间是 。时间为什么要精确到“秒”?

7.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

8.“他们小心翼翼地登上登月舱,脱掉登月服,换上舱内航天服,美美地吃了顿中饭,甜甜地睡了七八个小时。”为什么不能把加点的“美美地”“甜甜地”去掉?

9.读了此文,你有什么感受?

(二)飞向太空的“长征”

①建国以后,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之一,是研制并成功发射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②“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是在中远程导弹上加一个固体火箭发动机制成的,1971年把“东方红一号”卫星送上天;“长征二号”,是把洲际导弹弹头换成卫星制成的;“长征三号”是发射定点通信卫星的,具有二次启动能力,成功地发射了多颗定点通信卫星;“长征四号”是三级火箭,第三级使用常规推进剂,曾发射了“风云一号”气象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使世界认识并重视了中国的航天运载能力。

③类似“长征二号”的“风暴一号”运载火箭,是上海生产的。1981年9月20日,“风暴一号”,一次将三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送入环绕地球的运行轨道,创造了“一箭三星”的奇迹。这一新成就,使我国成为继美、苏、法之后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

④1985年,中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到1996年,11年中,研制出8种型号;1997年9月,又研制并成功发射了“长征二号丙”改进型运载火箭。至此,我国的火箭发射范围覆盖了低轨道、中高轨道、高轨道等太空轨道。低轨道运载能力从3.5吨到9.2吨,高轨道运载能力从1.5吨到4吨。“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成功后,高轨道运载能力达到5吨。“长征”火箭,已经可以发射世界主要卫星厂商生产的不同轨道、不同重量的卫星,成功地为国外用户发射了十余颗卫星,与用户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⑤1997年9月1日22时,“长征二号丙”改进型火箭,将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制造的“铱星”模拟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种火箭共有3级,全长约40米,直径3.35米,起飞质量为213吨。它是在“长二丙”火箭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级分配器。改进后的火箭运载能力增大,结构和性能实施了调整,并成功地运用了“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的卫星整流罩技术。

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技术先进,发射成功率高,入轨程度高,具有极高的信誉。因此在强手如林的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10.第②段说明了四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 和 ,其巨大影响是 。

11.“风暴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的意义是什么?

12.第②至第⑤段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

13.第④段中加点的“此”指代的是 。

14.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说明了 。

15.本文说明了 。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