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游弋在遥远的精神世界里
 更新时间:2024-04-27 18:24:50

古诗,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它以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价值不仅在于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一言以蔽之,古诗对于学生思想上的渗透,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游弋在遥远的精神世界里

而语文,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古诗的学习自从《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教材里所收录的古诗词篇目不断增加,涵盖范围更是非常大。光《标准》中要求一至六年级学生背诵的古诗,就有160篇之多。即平均每学年二三十篇,每学期十多篇。再加上《标准》中列出的很大一部分课外推荐古诗,我想如此数量的古诗,若能让学生学习好,不失为一条对学生进行扎实的思想教育的绝佳途径。

古诗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文学体裁,学习的兴趣往往超越一般的文章。通过古诗的教学,不仅可以让我们的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泱泱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还能促进学生美育、德育、智育等方面的发展,进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一、利用古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中华民族有着十分辽阔的疆域,而各个地方,都有着其与众不同的壮丽风光。这一点,在古诗中体现得极多。伟大的诗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吟唱着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的壮丽风光。通过这些古诗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河山之美,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更能培养他们高远的眼光和博大的胸怀。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作者仅用了一个“生”字,不但把香炉峰写“活”了,也把山间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游动的景象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了。就这么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在对古诗的学习过程中,品读诗中一些优美词句,学生自然能感受到诗中瀑布的高空突兀、气势磅礴,进而领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美丽。

又如《江南春》一诗。前两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在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郁郁苍苍的绿树映着一簇簇的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印入眼帘。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诗人接着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屋宇重重、金碧辉煌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神秘深邃的感觉,现在而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景象,前后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那学生也能在对诗词的文本解读中,情不自禁地感受到伟大祖国的美丽风光。

二、利用古诗陶冶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操,

在中华浩瀚的诗海中,有大量的古诗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所产生的一种心声及对人生遭遇的一种感慨。比如有的抒发了在异族入侵、战争离乱中对故国的深深思念;有的表达了收复失地、盼望统一的爱国主义思想;通过这些古诗的教学,在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后,能对诗意有全面、正确地领悟,从而陶冶学生们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让学生在文学艺术的熏陶下撒播民族爱国种子,潜移默化受到情感的教育、道德的感化。

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师介绍南宋的有关历史及诗人的生平:陆游出生三年后,徽宗、钦宗二帝被金所掳,北宋灭亡。亡国之痛、流离之苦伴随他生命的历程,而南宋小朝廷却不思进取、屈膝乞和,使他更加念念不忘收复中原。但他从来得不到朝庭重用,多次罢职闲居,壮志难酬。最后,被罢斥归山阴故里,但是他的爱国热情始终没有减退,恢复信念始终没有动摇。了解了这方面的知识,才能深刻地了解诗人的爱国主义感情。诗中的“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是诗人为祖国那大好河山的沦陷而感到无比愤慨。“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便可知其中遗民哭了六十多年,能不泪尽吗?能不盼望王师到来吗?同时可明白诗人是在为遗民呼号,想引起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收复失土之心。通过本诗的学习,让学生在字里行间体会到诗人那殷殷爱国之情,进而让学生在鲜明的事例里,陶冶自己的爱国之情。

三、利用古诗唤起学生歌颂劳动和同情劳动人民的意识。

有相当一部分古诗,诗人是以劳动人民阶层作为创作背景的。在这些古诗中,有的歌唱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勇敢,还有的赞美劳动,还有的是同情封建社会中的劳动人民。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平时缺少必要的劳动锻炼,因此劳动观念极其淡薄。通过这些古诗的教学,可以唤起学生热爱劳动和同情劳动人民的意识,养成勤劳节俭的美德,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古风》做总结时,可以提示学生:我们所学的《锄禾》也是李绅所作,也名《悯农》。《锄禾》既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又告诫人们要尊重劳动、爱惜粮食。通过对“日当午”、“汗滴”等词语的感悟,想象到农民种粮食的劳动场面的艰辛,或者通过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诵读,联系到生活中那些不珍惜粮食的浪费现象,这样就自然将诵读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也能提高学生歌颂劳动和同情劳动人民的意识。

四、利用古诗升华学生珍惜友情和亲情的品德。

在这嬗变的年代,人与人之间那份友情、亲情,受到这物欲横流的社会影响,似乎变得淡薄起来。而我们的先人,在面对与友人道别,与亲人分别时,却表现出了那么深厚的依依之情。这一点,我们应当好好利用起来,通过古诗学习这一途径,升华学生珍惜友情和亲情的品德。

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后两句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经消失了,而诗人却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里面的“孤”、“尽”等字,将诗人对朋友的无限友情,巧妙地展现出来。在教授诗意之时,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同学之谊,教育学生珍惜同学之谊,与人相处,有容乃大,结成友谊,享用一生。

又如在教《游子吟》一课时,老师在讲诗时,可以用多媒体视频放映母亲思念儿女的画面,突出母亲的慈爱,突出母亲的劳累,配合一些动人的低沉的舒缓的音乐,老师用轻缓的音调讲述母亲的爱,再让个别受感染的学生朗读,并讲自己的母亲是如何为自己操心,这样一种感人的氛围就产生了,学生自然而然就被感染,思想受到教育,并且会在他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诗中“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两句,生动表现出了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此时让学生说说平日里父母对于自己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定能拨动每一个学生的心弦。

古人云:诗以言志,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学的功能之一,就是通过感性的、感情的交流,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和推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深刻的教育。因此,古诗教学主旨的把握,不必于精读哪句哪字,更重要的应当体现在古诗的人文性上——理解诗的一种意境,能让学生游弋于古诗的那种遥远的精神世界中去,思想得到升华,这才是古诗教学的真谛。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