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事关梭罗
 更新时间:2024-04-27 08:56:03

一九九六年第五期《读书》刊出程映虹试图消解“瓦尔登湖的神话”的文章之后,不久就有了反应:《读书》第九期所载汪跃华《两个瓦尔登湖》与石鹏飞《文明不可拒绝》两文,也都对梭罗表达了一种失望之情或严厉批评。汪跃华说:“我心中的梭罗像易碎的石膏体一样坍塌了。”石鹏飞更直截了当地说:“梭罗其实是个‘假隐’,对此,程文已经揭露无遗。”

事关梭罗

这一结论和幻灭感是否过于仓促了呢?

首先,我们可以注意程文所提供的材料的特点,它们从性质上说并不是属于那种可以容易隐瞒的材料,程文并不是揭出了一些梭罗罕为人知,被他自己有意或别人长期隐藏起来的“劣迹”,诸如梭罗小木屋的地点,他隐居时和周围人的来往以及那次失火,都是很明显的,人所共睹的,是梭罗在世时尽人皆知的,也是后人如果想了解,就可以轻而易举知道的。许多情况在他生前出版的《瓦尔登湖》里实际上也已经写到了。因此,我们就要充分估价另一事实:即在近一百多年的西方世界里,竟然渐渐地、不依靠任何权势、财富和有力团体而生长起了一种对于梭罗的崇敬,人们可以轻易地列出这些崇敬者的一长串名单。这种崇敬是发生在人们并非不知道,而是知道这一切(或至少可以比中国读者更为方便地知道)之后。那么就是说,他们对事情的真相更为了解,对某些事实有自己不同的解释,有自己继续推崇梭罗的理由。

其次,我们也知道,如何选择事实材料,有时仅仅遗漏一点或增加一点,突出或忽略某些材料,或者叙述的角度、口吻、用词不同就可给人们以相当歧异的印象,而从程文看,作者的叙述立场是很明显的,这就是要努力消解“瓦尔登湖的神话”。指出这方面的一些情况对准确、全面地理解梭罗本来并非无益,但作者的立场看来却对这种叙述产生了过于强烈的影响。

我想将我所知道的一些并不完全、同时也是为人熟知的有关材料介绍如下:关于那次最易遭受非议的失火,《亨利·梭罗的日子:一个传记》(The Days of Herar Thoreau:A Biography,1962)的作者哈丁(W·Harding)叙述较详。那是一八四四年四月的最后一天,梭罗与霍尔(Edvard·&·Hoar)乘一小舟探访Sudbury 河的上游,中途在FairHaven Bay岸边生火烧鱼,一颗火星燃着了附近的干草,他们开始用手脚,然后用船上的一块板扑火,但没有用,火很快失去控制,燃上山岗。意识到他们不可能再止住火之后,两人分头求助,霍尔乘船往下游,梭罗穿过树林跑往镇上。梭罗遇到的第一个农人说火不关他的事就径直走了,遇到的第二个人是着火树林的主人,两人迅速回到出事地,马上知道他们也同样无济于事,农人再去叫人而梭罗留下,这时梭罗已因奔跑过两英里而精疲力尽了,面对眼前半英里长的火线,他放弃了,慢慢爬到一个山岗,坐在那里观看。但很快他就听到村里响起了警钟,当足够的人手赶到时,他加入了他们,一起扑灭了这场火。后来的几位梭罗传记作家,如《亨利·梭罗:一个心灵的生活》(Henry Thoreau: A Life ofthe Mind,1986)的作者理查德森(R·D·Richardson)、《亨利·大卫·梭罗》(Heray David Thoreau,1987)的作者施奈德(R·J·Schneider)也都大致遵循了这一叙述。我们还有必要指出,哈丁在该书(导言》中说,他并不想在这本书中证明什么特殊的观点,而是“如实直述”,他甚至认为梭罗确实是“不一致的”,这部分是由于他思想和人格的发展,部分是由于他是“很人性的一个人”。

关于梭罗在湖畔隐居时的生活,一九九四年重印的第十五版(不列颠百科全书》的“梭罗”辞条说他大部分时间是吃野菜野果及他种的豆子。梭罗的母亲和姐妹确实周六常来看他并带来糕点,哈丁说梭罗不想拒绝这些食品而伤害挚爱他的母亲的感情,不过哈丁也指出:“他用这些糕点来招待经常来访的客人也是同样真实的”,施奈德也说,梭罗确实有时去父母或爱默森等朋友家晚餐,但这些拜访并非是因为他不能养活自己或觉得一个人吃饭太孤单,而是因为他爱自己的家庭与朋友,感到有必要接受他们的邀请,他自己实际上更希望这样的事少些。

至于被认为是“刻划梭罗入木三分”的“每当爱默森夫人敲响她的晚餐钟时,梭罗是第一个飞快地穿过森林、越过篱笆在餐桌前就座的”,哈丁明确用了“谣言”(rumor)一词。他说:“嚼舌者忽略了这一事实:要听到晚餐铃,一英里半是一个太远的距离。”(我们再想想:即便能听到铃声,住在一英里半(约合五华里)之外的梭罗竟然总能“第一个”到,不也是同样奇怪吗?)哈丁强调说:“决不应忘记,瓦尔登的试验对梭罗来说主要是一个孤独的时期,是一个与自然交往的时期。”梭罗在那里对湖畔自然的四时景色做了极抵近、极仔细和动态的观察。

至于梭罗为什么要筑起小屋隐居,并恰恰选择在瓦尔登湖畔,理查德森说梭罗去瓦尔登湖有几个理由:想独立生活几年;写出他早就想写的书;观察自然;面对生活的基本事实。梭罗在日记中说他想在“外在文明的深处”过一种较原始的生活。他并不想完全从社会撤退,也不是要冒险或做苦行。他只是想直面生活,想尝试“过一种经过省察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他还说:“我到瓦尔登湖上去的目的,并不是去节俭地生活,也不是去挥霍,而是去经营一些私事,为的是在那儿可以尽量少些麻烦。”在那里他写完了《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的一周》,也写完了《瓦尔登湖》的初稿,还有几个讲演稿,应当说在创作方面的丰硕成果,超过了他原先的目标。

梭罗喜欢他的家乡康科德,所以他就在那附近隐居也是自然的。爱默森说:“梭罗以全部的爱情将他的天才贡献给他故乡的田野与山水,……他赞美他自己的城市与近郊,说它是最宜于观察自然界的地点。”“他深信一切地方都没有分别,对于一个人最适宜的地方就是他所在的地点。”梭罗一直重视的是内心生活的改变而不是外在地理位置的变化,他主张去“勘探自己心灵的更高纬度”,去努力“寻找自己内心的新大陆和新世界”而不止是去发现外面的新大陆。而选择瓦尔登湖畔的最直接动因就是爱默森那时为免人砍伐树木而刚买下那块林地不久,梭罗本来就很喜欢那里的风景,自然也不必再麻烦地另觅它地。爱默森解释梭罗的隐居说:“这行为,在他是出于天性,于他也很适宜。任何认识他的人都不会责备他故意做作。他在思想上和别人不相像的程度,比行动上更甚。他利用完了这孤独生活的优点,就立刻放弃了它。

梭罗肯定不想固定地充当某种角色——哪怕是他喜欢的角色。梭罗执著的不是外在的某种生活方式,而是内在的心灵自由,是热爱生活的智慧,追求一种单纯朴素的真理。梭罗不是中国的隐士,他也不想为所有人树立一个生活的榜样,他说:“我却不愿意任何人由于任何原因,而采用我的生活方式;因为,也许他还没有学会我的这一种,说不定我已经找到了另一种方式。”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